第222章 冠礼和疑惑(1 / 2)

“您也知道我以前的风评。”冯智彧耸了耸肩。

取字这个事儿的确是这个时代的规矩,只不过冯智彧有点儿不太一样,他算是被耽搁了。

“小时候我总是四处乱跑,我父亲那时候觉得我没个正形所以心心念念的想给我说一门亲事让安定下来,不过结果您也看到了。”

“和赵郡李氏的联姻失败之后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现在我身在长安,我父亲他远在岭南,上次来的时候还是为了我成亲的事情,那会儿哪有空儿去管这些?”

“所以一来二去的这事儿就一直被放到了现在。”

“再怎么说冠字也是一件大事儿,我不可能不通知我父亲吧?”

冯智彧说的倒是有理有据的,不过这也是正常的。

冠字这事儿是很麻烦的,并不是就取个字就完事儿了。

冠礼是起源于周代的,是人生四礼中最先举办的那个。《礼记》:“冠者礼之始也。”华夏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礼就是礼仪的起点。

在这个时代冠字就相当于是成人礼了,字和名一样往往是带有特殊含义的,比如好的寓意或者期望,而取字这事儿最好是要找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儒。

就现在来说,比如孔颖达,比如李纲。

而后,就是冠礼了,这才是最麻烦的地方,也是冯智彧把这事儿一拖再拖的原因。

冠礼,要在宗祠举行。

即便是抛开宗祠的问题不谈,在举行冠礼的十天之前就要由长辈也就是冯盎去找人测吉凶。

除此之外在举行冠礼的三天之前还要确定支持冠礼的大宾,而除了大宾还有一位负责辅助的“赞冠者”。

最后的最后,在举行完冠礼之后冯智彧的父亲冯盎还需要到焚香祭祀,告知祖先,然后宴请所有的宾客,并向大宾和赞冠者送上鹿皮鹿肉等谢礼。

麻烦的不要不要的。

而且麻烦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不是要在宗祠这种特殊的地方举行就是需要冯盎这个长辈的在场。

冯智彧显然是不可能时不时地就离开长安的,让冯盎来长安也不太现实,所以就一直被搁置了下来。

不过想一想,他其实也可以单纯的取字而不举行冠礼。

其实在唐初对这些礼仪还是比较淡薄的,因为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那段时期之后汉族的礼仪传承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直至隋朝才开始重启周礼,很多在两晋时期被丢掉的汉家文化和礼仪又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

所以就唐初来说人们对这些礼仪很重视,但是却又没有那么的重视。

如果放在秦汉甚至是周朝时不遵守礼仪怕是会被人指着脑门儿骂,但现在却不会有这种情况。

“回头去和陛下商量一下吧,你都已经二十了,按照周礼也到了该冠礼的最后时间了,而且你现在已经成亲了,不冠礼取字不想那么回事儿。”

程咬金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冯智彧的情况他是了解的,所以只是提了个建议而已。

因为他说的也没错,冠礼可以简略,但字是不可能不取的。

“行吧,等回去再说吧,毕竟现在在这里也弄不了。”冯智彧摆了摆手,一点儿都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