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草原的冬天,雪灾(1 / 2)

事实证明,在这个时代基本上只要是百姓都是比较淳朴的。

在提起种花家的封建历史时有很多人都会对匈奴、突厥这种历史上的外族报以恶意,因为历史上他们曾经无数次的入侵中原。

以前冯智彧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在亲身体验过后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不是说他就否认那些大多数人的看法,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略的确是无法抹去的历史,但还是那句话。

人间非乐土,各有各的苦。

时间百样人,人人求自渡。

贞观四年冬,在李世民消灭突厥后的第一个冬天,草原迎来了雪灾。

这是冯智彧第一次感受雪灾的威力。

你能想象仅仅三天下的雪就能有一人多高吗?你能想象那种躺在床上听着大雪压得蒙古包支架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吗?

这只是在阴山以南的地方,有阴山山脉的阻隔降雪量要小很多。

在看着那一人多高的雪时,冯智彧突然明白了这些游牧民族的苦。

虽然天灾和气候的问题并不足以让冯智彧原谅他们,但的确是让李丽婉这个女人产生了极大的恻隐之心。

然而这对冯智彧却没有什么影响。

那在宋朝被称为打草谷的行为在唐初也不是没有,而且大都是由官方发起,而普通的百姓则是一呼百应。

有的突厥百姓因为没有编制而没有战马等准备,但他们仍然会自备战马加入打草谷的队伍。

可怜不是你作恶事的理由。

对于那些突厥百姓,冯智彧有同情,但更多的还是厌恶。

这是文化的差异,是教化的问题。

后世的就不说什么了,但在眼下的初唐时期,突厥真的是属于那种狼性思想。

中原人讲道德、有伦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都是青壮顶上,尽力保护老弱妇孺。

但是突厥不同。

冯智彧亲眼见到在雪灾之下没有了燃料的突厥人聚集在一起报团取暖。

外圈是老人,其次是妇女,然后是孩子,最后才是青壮。

这种举动是后世人和唐初的汉人所无法理解的,但却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

他们世代都在和草原恶劣的天气抗争,保存青壮在他们的心中永远是首要位置。

老人在突厥人眼中是最先被牺牲的,因为他们的生产力和战斗力都已经远远落后。

青壮是一个部族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力量,他们会优先保护。

孩子是下一代,是希望,但在他们心中却不是绝对的,因为如果孩子没了,但只要青壮还在就还会有孩子。

所以,孩子被放在了青壮的外面。

而女人?

如果不是女人在放牧和活动方面都要优于老人的话她们恐怕才会是第一个被牺牲的人。

在突厥人看来女人是绝对的附庸,即便是可汗的女儿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