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后世那些评价古代帝王的视频和帖子冯智彧一直都是存着看笑话的心思去看的,而且他特别喜欢去翻找这种帖子去看,因为看起来是真的很欢乐。
这种帖子一般都会分为两派,一般都是在说到某位皇帝的时候一派持正面意见,一派成反面意见,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鸡同鸭讲,这个人说文治武功,那个人说个人品德,这个人说现实成绩,那个人说内心想法。
谈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方面的问题。
而且一直以来冯智彧都认为用品德这种标准去评价帝王是一件很脑残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帝王是个人,而要评判这个帝王合不合格出不出色是要用帝王这个职业标准去看的。
冯智彧还记得他看过一个帖子,那上面说的他印象深刻,到现在都无法忘怀,并且从那以后他也一直用这个标准去看历史的皇帝。
疆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水平,人才培育,外交状况。
疆域面积很好理解,而人口数量有些争议,毕竟古代为了躲避战乱和逃避征兵有不少的隐性人口,不过这也能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毕竟有记载的人口数量少隐性人口就多,而生活若是好了那隐性人口自然就少了。
经济方面有两个标准,一是国库收支,二是民间物价,这两个要绑在一起,毕竟有时候国库丰盈是建立在高赋税基础上的。
至于剩下的人才培育就是名臣名将,而外交状况则是他国朝贡的情况。
在这个标准来看,李世民是个合格,甚至是个出色的帝王。
他在位期间的疆域面积不是唐朝最大的,但最起码比之他继位初期也是扩大了,而且不是扩大的一点点。
人口数量也是正面的,如果不计算隐性人口,那么据有记载的史籍来看李世民在位期间人口从两百余万户长到了一千余万。
经济方面也很出色,毕竟贞观四五年以后几文钱的粮价一直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他是千古一帝的原因之一。
人才培养就不多说了,唐初的这个时代名臣名将不知凡几,而外交状况也算是良好,虽然有文成公主入藏这种事,但却也有万国来朝这种事。
毕竟这贞观之治是给后面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定的基础的,最起码这粮价从贞观四年开始一直到李隆基前期都没有上涨过。
所以说冯智彧一直都认为李世民是个合格甚至是出色的皇帝,当然了,这说的只是做皇帝这方面,毕竟弑兄杀弟囚父还因为没教育好儿子导致兄弟阋墙的他在做人这方面算不上是成功。
如果抛去身份不谈,李世民在为人子、为人父方面都不是合格的。
但现在,冯智彧的心境多少有了点儿变化。
不是对李世民这位皇帝的质疑,也不是对贞观之治的怀疑,只能说他对他所了解的那个历史不满,最起码对这被一笔带过的蝗灾而感到不满。
怀揣着不满和沉默,冯智彧住进了洛阳的驿站里。
那两万余将士和四十余万石的粮食就只能止步于此了,他冯智彧可以先行入京,但将士和粮食不行,最早也要等到李世民这个皇帝允许之后。
只是冯智彧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他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