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臣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 / 2)

“下大夫胡雷智勇双全,特擢为中谏大夫,任征西军师,前往汜水关襄助征西元帅张桂芳。”

两个虚衔没有兵权的将军,悄然离开朝歌,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但朝会之上的胡雷,却因为被认命为征西军师,全场哗然。

“胡大夫离开一年,回来就加官进爵?”

“这等佞臣毫无功绩,就靠拍马屁作为晋身之阶!”

“幸进之人哪需要什么功绩?”

“他之前不是破过周国都城,这一次让他去西面,倒也合理。”

“那不过是卑鄙无耻的偷袭,让他做个下大夫已经是陛下隆恩!”

“……”

胡雷和帝辛商议好,要借为他加官进爵,吸引朝野视线。

为的是让众人将焦点放在周国和他的身上,掩护孔宣和丘引悄然奔赴另外两方战场。

朝会上,虽然群情激愤、物议沸腾,却无人上前反对。

梅伯之死犹在眼前,谁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臣,有本请奏!”

正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一人手持奏疏上前请奏。

殿中忽然恢复了安静,满朝文武都有些迷惑。

因为,请奏之人不是别人,而是刚刚事件的主角!

胡雷。

一时间,群臣神色各异。

有的事不关己,只等像上一次那样,看众臣手撕胡雷的戏码再次上演。

有的冷眼旁观,觉得胡雷定是再搞“三请三辞”的把戏。

也有想起胡雷“气死”梅伯的,皱眉苦思这次要不要出言劝谏。

……

当值官员此时上前接过奏疏,递到帝辛龙案之上。

这是两人商议好的,准确的说是胡雷要求的。

他要上一份奏疏,表示自己不在乎官职,只想报效国家。

帝辛开始也没当回事,只以为是胡雷吸引目光的方式。

可当他拿起奏疏,仔细阅读之后……

这位已经趋于成熟,平日已经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却越看越是动容!

“这……”

他有些惊讶的看着胡雷,眼中似乎有些激动,可却欲言又止。

朝堂上的群臣相互对视,露出不屑的笑意。

因为他们都觉得,这位陛下的戏,太过了。

现在已经有八成的人猜测这是请辞的把戏,另外两层则认为是胡雷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此时帝辛强忍心情激荡,对当值官员道:“此奏疏可见军师一片赤胆忠心,你帮我读一遍,我要让群臣都听听!”

“嗤!”

“嘁!”

“啧!”

不屑之声不绝于耳,群臣各个斜睨着胡雷。

尤其首相商容立刻使个眼色,便有人上前施礼。

“启禀陛下,此为朝堂,若是溜须拍马之言,还是不要读了,免得亵渎朝会,污了诸位臣工的耳……”

帝辛冷冷看他一眼,那人立刻有些心虚的退回原位。

被挖心的比干犹在眼前,少有人敢和帝辛硬刚。

这人一见帝辛冷眼,立刻怂了。

他回去之后,甚至不敢再看商容,生怕这位首相让他上去送死。

由此可见,酷烈手段未必无用。

见一时间再无人敢上前阻拦,值守官员开始老老实实读起奏疏上的内容。

“陛下大业未竟而狼烟四起,今天下不稳,西岐托凤鸣之事为天意,此诚大商多事之秋也。”

没错,很多人应该看出来了,胡雷所上奏疏,正是模仿《出师表》。

可惜如此名篇,开头却没有引起群臣的任何共鸣,只有帝辛稍有感触。

尤其“大业”两个字,更是君臣之间的默契。

若无诸多杂乱,他定然已经拿下东鲁,甚至吞并南伯!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因陛下之明德,报效之于殷商也。”

近臣和外臣都忠心大商,是因为陛下的明德?

这句一出,朝堂之上都露出鄙夷之色。

果然是个只会阿谀奉承的佞臣!

把内外诸臣的功劳和忠心,都归为陛下的明德。

这就是顶级马屁!

有的在心中将此话记下,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得上。

有的则跃跃欲试,想要上前和胡雷碰一下,却又觉得少了点什么。

“诚宜光耀天下,以宣陛下之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必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这马屁越来越离谱了!

说陛下的德行该光耀天下,可以提升士气?

还让他不要觉得自己不行,不听他这个佞臣的“忠谏之言”?

有些老臣都已经有些忍不住了,可想到上次被“骂死”的梅伯,一时间又有些踌躇。

毕竟,年纪大了,谁没点高血压、心脏病什么的,都不好意思说是老臣。

他们此时也只能在心中盘算如何应对,待到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

不然此时上去万一说不过,被气死怎么办?

“内廷外臣,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这是说给谁听?

表面上说的是内廷和外臣,但却感觉是在影射他们这些潜邸旧臣和我们这些朝堂之臣啊!

还俱为一体?

我们会与你们这些小人为伍?

呸!

奖罚一致?

我们才不会陪你们吃瓜烙!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作奸犯科,刑?

群臣立刻从里面听出了关键字,一时有些激愤!

我们都是贵族,还想对我们上刑不成?

你以为我们是你们这群小人?

这是要挖我们的根!

“商容、赵启、费仲、飞廉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王简拔以遗陛下。”

虽然费仲、飞廉确实是先帝简拔,但与他们这样的托孤老臣比起来,显然不是一个层面!

这个胡雷把两者混为一谈,是要混淆视听吗?

首相商容和上大夫赵启此时被点名,尤其还和费仲、飞廉放在一起。

那感觉极为酸爽,简直好像吃了三斤屎一样!

“愚以为内廷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若是没有费仲、飞廉,满朝文武定然觉得这是良言。

但忠谏之言中混入这两个小人,满朝文武都面露不屑。

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谏言之中也能掺杂这么多私货!

“太师闻仲,性行中正,晓畅军事,历经三朝,先王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为太师。”

终于没再夹杂恶心的东西,满朝文武终于缓了口气。

说起闻仲,大家还是都很服气的。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刚缓了口气,接下来这话却让黄飞虎心中难受了。

营中之事你不问我,问闻仲?

他不是文官之首吗?

黄飞虎此时很想问问,你把我镇国武成王放在哪里?

“近贤臣,用小人,此商所以兴隆也;远贤臣,弃小人,则商必然倾颓也。”

简直是胡说八道!

满朝文武刚觉得缓了口气,却被“小人”又给噎住了。

自古以来,贤臣与小人便是对立,怎么到你这里听着是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