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完全没办法把眼前的彪形大汉和儒生的身份联系起来,在李信的固有印象里,儒生应该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所有才有了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面前的大汉完全颠覆了李信对儒生的理解。
李信搜肠刮肚的将自己知道的儒家经典翻了一轮,但除了《论语》和《弟子规》以外,他都没有涉猎。这要拿什么和对方比?
不过李信马上想起来,《论语》已经在这个时代流行了,但《弟子规》是清朝的产物,自己完全可以“借鉴”出来。
正愁不知道用什么教材做启蒙,《弟子规》就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李信抱拳问道:“敢问先生,要怎考学生?”
李信将两人的论道转成了让对方来考自己,这样既尊重了对方,也让自己有台阶下。毕竟自己的水平,几斤几两是有数的。
董盂听到李信的回答,也爽快的大笑起来。他看出了李信的意思,在态度上,他是很满意的。
董盂说道:“既然这样,君子六艺,你一一展示可否?”
君子六艺,是周朝贵族教育体系的六种技。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但这就有些为难李信了,礼和数他是没问题的,但另外四项,特别是书这一项,简直不敢示人!
这时候李信也明白对方为什么是个彪形大汉的儒生了,这董盂肯定是个贵族,精通六艺。
六艺中的射、御分别是箭术和驾车,这都是身体素质教育,所以对方才有这样的体魄。
看着李信的表情,董盂问道:“怎么?有问题么?”
李信拱手道:“还请先生原谅。学生出身低微,乐、射、御、书四艺都没有学过,数较为精通。还请先生出题。”
董盂也不介意,抽出长剑,在地上画了个九宫格,然后问道:“九宫算数,一至九填入,横竖斜和数唯一。和数多少?”
李信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和数十五。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
还没等董盂开头,李信就一边说一边将一到九填进了宫格内。
董盂满意的点点头,李信却说到:“先生,这九宫算数是有记录,所以背下来也没有什么。学生还发现二十五宫算数和是65,四十九宫算数和是175,八十一宫算数和是369。”
李信其实还能继续无限的算上去,这就是前世知道的规律,就算填进宫格中也是可以的。但是他没有继续说下去,说多了怕吓着对方。
董盂猛地睁大眼睛,能回答书九宫算数已经是百里挑一了。这个时代的民众在数学方面能开化的并不多。
董盂的态度变的求财若渴,他立马在地上画出了二十五宫格,然后道:“你填上数字给我看看。”
李信从容的填完了二十五数,只用了十多秒,几乎不用思考,一秒两个数。
董盂和老者看李信的眼神都变了,完全不可置信。
等李信填完后,董盂迅速的将横竖斜十二行数据全部演算一次,果然是李信说的65。
董盂又接着在地上画出了九十一宫格给李信填写,李信也很快填完了数字,并且演算无误。
如果李信死记硬背二十五宫格的数,那么死记硬背八十一宫格的数是何等的心智?
董盂拱手道:“李县令!孔圣人诚不欺我!三人行必有我师!之前的无礼,还请李先生见谅!”
董盂的用词都变了,这些大儒都是以学问见高下,并不看辈分和资历,这倒是让李信耳目一新。
李信:“先生严重了!我只是雕虫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