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信用货币体系(2 / 2)

进口的物资有南洋的龙涎香、安息香、丁香、胡椒等香料,满次加的宝石、象牙、犀牛角,占城的稻米和乌木、紫檀等名贵木材,还有爪哇燕窝、鱼翅等食品,日本的倭刀。

出口的方向主要是日本和海外就藩的藩王。在使用了湿法阳极泥提炼金属之后,石见银山的产量提升很快,弘治十六年产量接近600万两,秦睿截流了一多半,再加上大内义兴和细川政元两拨,从日本流入大明的白银将近950万两。

至于藩王就更好说了,秦睿又不是**,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放过呢。第一批藩王带了1550万两白银出海,除了基本的必需品,没有带多少物资。秦睿早在2年前就开始囤积各种物资,终于趁着这一把,赚了个盆满钵满,藩王们带出去银子的40%,被秦睿赚了回来,顺带又去南美坑了一把当地土著,捞了一大批黄金。

后知后觉的商人们突然间发现蒸汽轮船效率惊人,然后开始向秦睿旗下的造船厂订购蒸汽轮船,黑心的秦睿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成本10万两一艘的轮船,直接加价到40万两。秦睿给藩王运一次船500人,一个单趟就25000两银子,随便运点东西回来,赚得只多不少,跑南亚一年能跑十几个来回,40万两银子,两三年就能赚回来了。

一时间造船厂接了100多艘订单,订单都排到弘治十八年了,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秦睿暂时让人不要接新订单了。这么多订单,最开心的还是兵部尚书、内阁大臣马文升,兵部占了三成的份子在里面,100多艘船,光利润就3000多万两,兵部能分到将近1000万两,到时候兵部就能摆脱户部的掣肘了。

当然秦睿是不会给兵部这个机会的,转手将钱投到了蒸汽火车这个吞金兽的研发中去,接连4年的研发,蒸汽火车的动力系统已经成型了,就缺铁轨铺设和最后实验了,这个实验有很多课题,比如拐弯、爬坡、沉降等等,否则,出了事情就是大事。

预收的定金,秦睿直接拨付到了科技学院,开建一段天津到北京铁路,全场230里,预算1000万两。铁轨的研发和动力系统的研发是同步进行了,铁轨要求钢的强度大、韧性高、耐磨,并且不易被氧化。

顾氏集团的钢厂联合天津科技学院,投入了无数的资金和人员,做了几百次实验,最终确认了三种比较合适钢材配比和淬火工艺,当然一切要等建好铁路之后,运行起来才能看出好坏来。

除了三大产业和三驾马车之外,秦睿从众多的分析报告中,还看到几点比较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东北地区的开发,弘治十五年,在秦睿的建议下,朝廷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令》,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个布政使司招募百姓,到辽东各地开荒种地。这四个布政使司人口众多,每个县出100户人家北迁到辽东,先行开垦东北平原的土地。

这次移民总共三万五千余户,共计26万人,朝廷采取了建设兵团的模式,先是统一开荒。开荒之后,土地产权属于国有公田,每人分15亩土地的使用权,每亩地一年缴玉米和稻米各150斤,作为土地租金,使用权可以自由交易,前三年免租。

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这三万五千户分成五个兵团,终于在东北平原上立足下来,原来的坐地户,朵颜三卫迫于大明新军强大的威慑力,极其不情愿的接受了朝廷改编,将三卫的百姓与五个兵团融合,留了2万兵力等待朝廷整编。

众所周知,东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域之一,素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并且当地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而且东北平原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山中有虎熊獐鹿,沼泽区有丹顶鹤、天鹅,河湖中的鳇鱼、鲟鱼、大马哈鱼、白鱼,森林中有人参、猴头、木耳、蘑菇等名贵山珍。

弘治十五年的移民都在开荒,并没有耕种。今年是第一茬粮食,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周期短,只能一年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