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视察大明(2 / 2)

这次秦睿不是一个人,而是带了150多个人,人员组成相当复杂,有循环农业种植中心的技术能手,有科技学院及其下属中专的专家、有五道口经济学院的学员、有朝廷六部的主事和郎中,再加上300多独立营护卫。

一群人浩浩荡荡从北京出发,先向北到辽东,然后穿过朵颜三卫,到达新建的察哈尔、乌兰察布、土默特、兀良哈、喀尔喀、鄂尔多斯等建设兵团,再向南到大同府、太原府、开封府、西安府、襄阳府、武昌府、庐州府、凤阳府、应天府、杭州府、苏州府、松江府。然后折返向北,经过扬州府、淮安府、兖州府、济南府、青州府、河间府,然后回到北京,历时半年。

每到一地,除了搜集当地黄册(记录人口、土地、赋税)信息,还搜集了当地特产、商业、就业、经济作物、水利建设、交通建设等许多信息,信息收集齐之后,秦睿带着所有人开始分析,如何发展当地经济,只做方案不执行。

用秦睿的话说,这次考察,只务虚,研究学习为主,开阔思路为主。

秦睿为什么要安排这次考察?主要有几个目的:第一是培养一批实干的官吏,这批官吏要有思路、有想法,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有想法才能有办法;第二就是思想碰撞,每到一地大家集思广益,科技学院的教师就能知道社会需要什么,官吏就能学到如何修路、建桥、修水库,种植中心的技术能手就能发现更多作物并给出农业发展思路,通过这样不断的碰撞,慢慢地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发展思路。

还有个目的,就是秦睿打算在松江府建立一个经济特区,学习邓爷爷,改革开放嘛。但秦睿面临的问题和邓爷爷恰恰相反,十年浩劫后的新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而大明是当前世界的大统领,妥妥的一哥。所以秦睿概念中的这个特区,更像是一个义乌商品交易市场。

回到京城,已经寒冬腊月,正好赶上大明商业银行的即将召开年会,秦睿就在京城呆了下来,反正已经出来半年了,也不差这一天两天了。

秦睿利用这个空档和此次考察的人一起,制定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发展计划,从基础农业到经济作物,从水利建设到交通规划,从朝廷投资到民间资本,从工业建设到商业形态,从百姓消费到朝廷税收,全部纳入其中,时间跨度将近15年,秦睿将其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期五年,大明版第一个五年规划出来了。

王守仁带领六部一群主事、郎中一起细化,完成了《大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联合上书弘治皇帝与内阁,为大明未来五年的重大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分布等作出规划,制定目标和方向。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廷陷入了讨论之中。

置身事外的秦睿,迎来了两位弘治十四年辛酉恩科进士的拜访——唐寅和徐经,两位终于一雪前耻,高中二甲前十名,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翰林院是大明朝廷高级人才的储备基地,素有“非翰林不入内阁”之称。

本来以唐寅的才情,绝对能入一甲,但被一群监考无情的刷了下来,否则会有人翻弘治十二年科举弊案的旧账,大家都怕麻烦,好在唐寅现在心性也豁达了许多,倒也不在意是否能高中一甲。

“徐兄、唐兄,看两位春风满面,想必是在翰林院如鱼得水吧?”秦睿见到二人就开始揶揄道,大家都这么熟,开开玩笑有助于创造良好氛围。

“秦公子说笑了,我们乍入官场,整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徐经笑吟吟的说道,“真应了秦公子口中的话,自在不当官,当官不自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