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乾元宫。
皇帝李晟今夜没有吃东西,面沉如水地坐在寝宫御座之上一言不发。
天子盛怒,从摆驾还宫之后就一直枯坐在此,大太监曹臻斗胆上前劝解,皆被李晟抬手打发了。
曹臻只能命御膳房不断更换吃食,皇帝陛下若是忽然有心思吃东西了,就能第一口就吃上热的。
已经结束宴会的二皇子李适已经在宫外求见多时了,皇帝重重呼出一口气,说了句:“传。”
二皇子走入乾元宫,看见御座之上的父皇依旧沉吟不语,下方皆是跪着手捧菜肴托盘的宫人。
李适接过其中一碗雪耳莲子羹,走上前来,轻轻递上道:“父皇保重龙体,多少吃一些吧。”
李晟抬头望见李适,脸色微微好些,但是想到今天发生的黑血案,歉然道:“武选殿试本是给你册封典礼作贺,却横生出这些枝节。”
太子册封大典在即,竟出了如此大案,在历来的习俗中,不是什么吉利的事情,这才是皇帝今日如此失态的主要原因。
李适微微摇头,笑道:“父皇不必内疚,此事对儿臣来说,也是经历,因此儿臣斗胆向父皇讨要一件差事,替父皇分忧。”
李晟何等的心思聪慧,已经猜出,问道:“你是想主审此案?”
李适点点头道:“正是,既是为儿臣册封大典献礼,又出了此案,正是儿臣来主审,并亲自查出真相,才是真正能扫除凶兆之说,对儿臣而言,也是一个历练。”
李晟吃了口莲子羹,听李适在身侧说了许多,想想也觉得有道理。
此案不该发也发了,现在是应该想着如何善后,好堵住悠悠之口才是。
文武百官起初对自己立幼不立长颇有微词,说是取乱之道,如今出了这一档子事,不光是对太子册封大不吉,而且之前自己强势压下的反对声音可能又要再起。
如今由李适亲自主持大局,查出真相和真凶,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皇子李述沉稳干练,带兵练武极有天赋,朝臣都说,他是最像武功赫赫的先帝。
如果在乱世,大郑王朝在日后当然需要一位锐意进取,志在边功想要开疆拓土的马上皇帝。
但是现在天下已定,中原尽在囊中,大郑王朝国势日隆,更需要一位文武兼备,各方面较为均衡的储君承继大统,才能继续发展国力,稳固江山。
北元一直在北边虎视眈眈,这不容忽视,可历来中原王朝若国力强盛,世道太平,北方游牧政权便不敢轻易南下。
大郑还需要一段时间好好沉淀,继续积攒实力底子,慢慢清除王朝的几个痼疾,真正海晏河清了,才有能力计划北进。
这是他李晟作为一国之君的盘算,整个王朝,能猜出来的人并不多。
李适见父皇停下动作,微微出神,自是不敢打扰,站在一旁等候。
李晟慢慢回神,看见身侧仍旧站着等他答应的李适,微微笑道:“长大了,懂得替父皇分忧了,这很不错,就该有这个担当,父皇答应你,赐你个钦差的身份,好调动各方配合,还要迅速查明,不可懈怠。”
李适心满意足,谢恩后徐徐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