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研发无缝钢管(求收藏 推荐 月票)(2 / 2)

在等待陶瓷制作的时间,秦睿开始和工匠们讨论鸟铳铳管的制作,秦睿先了解了一下大明鸟铳的基础知识和制作过程。

明朝初期的鸟铳规格不统一,鸟铳整体长度大概在四尺到六尺之间,铳管长度在三尺到五尺之间,做法很魔幻:先把一尺半左右的熟铁烧热,然后用一根钢芯做龙骨,用锤把烧热的铁在龙骨上敲打,卷成一根铁管,在敲打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冷却钢芯,防止钢芯与熟铁熔在一起,打成的铁管大概有一公分左右,这样的铳管才结实,能够用上几十次不炸裂;接下去就是把做好的铳管焊接在一起,焊接时将短铳管加热,用龙骨将两节铳管串起来,中间撒上白铜粉,也就是镍粉,然后用力敲打接口处,因为镍有亲和作用,加上外力敲打,铳管就能接到一起了。

一公分厚的铳管,一米长,重5-6斤,相当于后世的8-10斤,贼重!关键问题是接口处的焊接很不牢靠,废品率很高。

秦睿倒是知道两种合金钢的配方,可以做枪管,问题是不知道大明有没有这些材料,不管了,先试试吧!

熟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含碳量小于0.2%是熟铁;0.2-1.7%的是钢;超过1.7%叫生铁。熟铁软,可塑性强,强度和硬度低,容易变形,用途不广;生铁硬而脆,可塑性不强,多用来做铸铁件。而钢兼具生铁和熟铁的优点,所以才成为主流。

既然决定了,秦睿就开始设计方案来,采用原来锻打的方式,秦睿是绝对不可能采用的,他决定采用钻的模式,来制造无缝钢管。

秦睿的做法很简单,先是铁水出来之后,直接浇筑成铁棒;他又设计一个固定住铁棒的夹具,同时可以加热铁棒来保持高温;然后用一个钻头钻钢棒。整个流程就是后世无缝钢管的简化版,唯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钻头和钻头的动力。

钻头倒是好说,因为冷却的钢硬度比热钢硬,在钻的过程中,保持钻头低温就可以了,是不是倒出来,用凉水冲一下就可以;唯独动力一项,让秦睿犯难。

秦睿的思路和工匠们的原来的做法正好相反,秦睿是先做外形再做内芯;工匠以前是先做内芯后坐外形。秦睿将自己的思路说出来之后,一众工匠有点傻,铁自古以来就是打的,冷不丁听到一个钻,一时无法接受。

秦睿用木匠活的手拉钻给工匠们演示了一下,在一根圆木上钻孔,工匠们瞬间就懂了。秦睿也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在铁棒上钻孔和在木头上钻孔不一样,需要很大很大的力气,可能要多人协作。

一群工匠一听这个,不禁笑了起来,没有力气就成不了铁匠,他们最不怕出力,既然方案出来的,干就是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果然不出秦睿所料,钻头深入铁棒一尺之后,就出现了问题,想要再推进,就很难了。

但这从实践上,证明了秦睿的思路是可行的,剩下的问题就是解决动力问题就行了,秦睿想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增强钻头锋利程度和强度,这要很多实验,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另外一个就是寻求好的动力,这就简单多了,畜力、人力、水力挨个试。至于蒸汽、电力、风力、乃至核动力,那只能出现在秦睿的梦里。

最终在两头牛的动力加持下,大明第一根无缝钢管出现了,虽然钻内径不是很均匀,但大致流程是走通了,剩下的细节就要工匠们自己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