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人口(1 / 2)

明左 鹤城风月 2963 字 2022-06-30

无论是从地理、还是资源角度出发,凤阳都是一座不该有的城市。

这完全就是朱元璋任性的产物。

开国时期的几任皇帝还算关照有加,所以凤阳十分繁荣,是天下有名的大城。

可是到了后来,朱元璋的子孙失去了耐心,对凤阳不闻不问起来。

结果这座人为堆积起来的城市迅速垮塌,沦为了穷乡僻壤。

身为中都,凤阳穷到什么程度呢?

占领这里之后,新军自行做了统计,结果整个凤阳仅仅只有一万出头的人口。

衰败可见一斑。

因此在决定将凤阳还给朝廷的时候,左梦庚想到了一个主意。

那就是将凤阳的人口带走。

这些百姓留在此处没有什么希望,肯定会被饿死、穷死,或者被连绵不绝的盗寇杀死。

而山东各处产业又极度缺乏劳力,各个部门的主官为了劳动力都要疯了。

随着新军的宣传,加上老百姓切身实际的感受,该如何选择也就不意外了。

随后的几天中,凤阳的百姓在新军的组织下,收拾单薄的家当一路东去。

这些人有一部分被送去了山东,有一部分被送去了松江府,还有一些青壮则报名参加了新军。

这也是左梦庚想到的举措之一。

两淮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可大多数的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饱受饥饿的摧残。

要想治理两淮,首先就要治理黄河。

可治理黄河不说是一个天大的工程,前提还要治理运河和盐业。

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远远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理顺的。

但百姓们的温饱问题迫在眉睫,是不能等的。

综合考量之下,左梦庚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征兵。

类似的办法,北宋曾经用过。结果弄出了数量庞大又毫无用处,还成为了沉重负担的厢军。

山东却没有这个顾虑。

在占领两淮之后,本来兵力就有所欠缺。即便不从两淮征兵,也要从其他的地方建立新的军队。

二者合一,一举多得。

饱受穷苦折磨的两淮百姓听到新军的优厚待遇,报名非常踊跃。

最终优中选优,又反复核查,征召了四万三千名新兵。

这些新兵将会一边训练、一边充当地方守备力量,也就是民兵。

当他们的训练完成之后,就会被调入到各个部队,成为合格的士兵。

左梦庚已经有意向成立第五军。

这些人就是大部分的兵源。

第五军将会以第一军第一师为根基,加上三分之二的新兵,依旧是以老带新的路数。

不过此事还有相当长的时间筹划,不急于一时。

十天后,钱士升在洪承畴的陪同下,亲自赶来同左梦庚见面。

“左统帅,贵方之要求我方全盘接受。只是兹事体大,不能白纸黑字,还请见谅。”

钱士升的意思很明显。

默认了山东占领两淮的既定事实,只要山东将凤阳归还。

不过这件事不能形成纸面协定。

因为这些朝廷官员肯定不敢将此事上报给崇祯,否则的话他们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说白了,就是朝廷官员背着崇祯和山东达成了协议。

上上下下谁都知道怎么回事,唯独崇祯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