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咏感受到了这个压力,他马上就调整了经营策略,将仅有的三十几平米的营业室隔出一半。
另外一半租了出去,其他人就在这里开了一家书店,这样一来就减少了翻译社的支出。另外,他也增加了鲜花和礼品的销售业务。
“你们的老板什么时间能够来?我有笔生意想介绍给他?”
江枫的话音刚落,老教师就说出了马咏的下落。
原来,此时此刻的马咏正在学校里上课,因为他是在职教师,只有业余时间或者是在周末、节假日过来。
从老教师的口中,江枫问清楚了马咏也并不是每一个星期日都会过来,他更多的时候是在义乌的市场里卖东西。
杭州距离义乌的市场大约是137公里,每到周末马咏要先去产地,背上一个大麻袋或者编织袋装满各种小商品。
从鲜花到礼品、从袜子到内衣应有尽有,全部都是易销好卖的物品。
翻译社的所有雇员,每个月都会按时发工资,马咏从来没有克扣过大家一分钱,这些钱就是他从义乌的市场上赚来的。
到义乌的市场卖东西,每个周末几乎成为了马咏的必修课。
或许正是因为这段艰苦的生活经历,他不仅仅是学习到了小商品知识,亲历小商品销售,同时,也为后来成立淘宝找到了灵感。
次日,恰好是星期天,江枫一大早也乘车来到了义乌的小商品市场。
人来人往的义乌的小商品市场里,江枫转悠了差不多两个多小时,方才在市场里众多的小商贩中,发现了马咏的身影。
“南来的、北往的,站一站,瞧一瞧啊!不站不停的,后悔莫及啊!”
马咏特殊的叫卖声,在市场的人群中此起彼落,有几个购买者顺着他的声音马上就找过来了。
他戴着一顶小圆帽,穿着一件T恤衫,尽管脸上挂满笑容,仍然没有人认出他就是杭州英语第一人。
在市场上所有人的眼中,他此时此刻就是一个小商品贩子。
江枫远远地看着这一幕,他实在是没有办法把眼前的这个人,与将来的世界最大商品交易平台的董事局掌门人联系在一起。
也许正是马咏用这样的毅力和精神,才能够支撑着翻译社没有关门大吉,反而是一步步地走过来了。
江枫所不知道的是,马咏的付出和坚持终于有了回报,1994年底,翻译社的营业收支基本持平。
江枫在《名人传记》中,看到需要在1996年,翻译社才可以初次实现赢利。
海博翻译社的成功,并没有让马咏赚到多少钱,也没有让他的生活有多大的改变。
他仍然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电子工业学院的学生和市里夜校、技校的学生侃侃而谈,而且更多的是用英文交谈。
但是,海博翻译社走出困境取得成功,在社会上还是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以及更大的知名度。
他通过翻译社的发展壮大,接触到了更多的商界人士、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朋友。
这一切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他将来储备的人脉资源,。
江枫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就直接走了过去,他向马咏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因为瑛拉、董鸣珠负责的电子公司,生产的影碟机、传呼机出口时需要外语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