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涉已经制定了学制和学科,最后只剩下考试,即人才选拔这一关。
众人的意见是每个县的第一名到扬州来“面试”,由俞涉敲定前三。
俞涉觉得这样会埋没许多人才,如果只取前三,那第四第五又该怎么办?
而且像文史类的科目本来就不好区分孰优孰劣,比方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者一件历史事件,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怎么去评定谁说得更对呢?
俞涉摇摇头:“不太好,我觉得可以这样,我们在扬州办一所……重点学校,从各地招揽优秀的老师来任教,”
“每个县的前五名都可以来这学习,然后每个县还有五个……特招名额,就是可以推荐那种因为失误没能考好的学生,”
“嗯,我想想,必须要学完所有课程的学生,才能到这个重点学校来学习,然后每个季度的考试成绩,则用来评价其能否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
“你们觉得这样如何?”
徐庶等人点了点头:“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这些人学成之后又如何安排呢?”
俞涉笑了笑:“当然是根据他们的能力送往各处啦,比如说武科好,但其他科目较差的,便让他加入我军,”
“农科好的,便让他们去种田,工科好的,就让他们去搞建设,”
“各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选拔各类人才进入官府之中,我相信这样一来,咱们各行各业都会得到发展!”
众人一边称赞,一边却又有些担心,这些设想都是极好的,但真的能行吗?
而且这样大费周章,所有的成效都要十年以后才看得见,这又是否值得?
俞涉似乎看出了众人的疑虑,推心置腹说道:“各位,我知道你们肯定会有各种疑问,仅仅是为了摆脱士族门阀对我们的影响,有没有必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做这么多事?”
“我想告诉各位,如果我的目标是逐鹿中原,我大可以花重金四处网罗人才,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现有的人才身上,而不是自己培养,”
“但我见了太多百姓疾苦,我希望百姓们过得好一些,不管最后我和大家能走到哪一步,我都希望我治下的百姓能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浑浑噩噩,任人鱼肉。”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再支持我一次,这项工作难度巨大,可能还会有不少阻力,希望大家同心同力,趁这段和平时期把这项工作好好完成。”
众将听到俞涉都这么说了,自然高声响应,都说一定要把自家的“官学”办得红红火火。
商议已定,俞涉让众人回去想想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但却把陆逊给单独留了下来。
“小陆逊,我说过你的任务还重的很,这次我想让你统筹办学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