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刺刀时,日军士兵最忌讳和恼怒国军士兵开枪.杨安的开枪成功地激怒了更多的小鬼子,也吸引了更多小鬼子的注意。有两个小鬼子一结束了对手就直奔杨安而来,还有三个小鬼子干脆丢下对手,直逼杨安这边而来。
日军《步兵操典》中明确要求,士兵在进行白刃战前必须退完枪膛里的子弹。日军《步兵操典》中这么规定的原因在于,三八大盖步枪枪管长、子弹枪口速度高、弹道稳定低伸,近距离在容易贯穿人体,之后还能继续伤人。由于子弹在贯穿一个人体后失去了飞行的稳定性,弹头的扰动会在后一个中弹的士兵身体内形成巨大的空腔,造成后一个中弹之人的伤势要远远重于第一个中弹的人。根据日军军部战场统计,日军在实战中拼刺刀中士兵开枪,误伤自己人比对方杀伤的还要多。因此,日军从自身训练和武器的实际出发,在操典中作出了这样的规定。
在白刃战中,开枪伤人是日军士兵所不齿的行为。面对子弹射杀的优势与他们刺杀技术的优势之间的冲突,日军士兵自然非常恼火对手使用枪支射击。因此,杨安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杨安一边快速后退,左手刚刚从皮包里摸到一个弹夹。突然,一具尸体绊倒了他。
“啊--”,一声尖叫,杨安狠狠地摔倒在地上,破砖烂瓦隔着单衣,硌得他疼痛难忍,身体接地后又是“噢”一声地惨叫。
摔倒分了一丝心神,疼痛让杨安很快意识到,手枪也被随手丢了出去,现在是手无寸铁。发现了这个问题,杨安直感觉体表的汗水发凉,浑身发冷,如坠冰窖。
一个国军士兵窜了过来,刺刀一横拦住了最前面的小鬼子。但是在他们后面还有五个小鬼子,在这五个小鬼子后面还跟着两个端着刺刀的国军士兵追了过来。这些人的目标都是杨安,小鬼子想杀掉杨安,以解心头之恨,防备他再度开枪,而国军士兵则是想要杀鬼子保护杨安。
杨安看到前面有了国军战友招架小鬼子,心神略安,也顾不及身上的疼痛,一翻身便手忙脚乱地爬了起来,一边爬一边搜寻手枪,很快便看到了那十米开外的手枪,这是他现在唯一能够使用的武器。
挡住小鬼子的国军士兵显然不是对手,一招下来便见分晓,肚子上便被小鬼子刺刀斜着划了一道长长的血口子,剧痛让他发出了“啊”地一声惨叫,也让他紧紧地皱起了眉头。
听到那凄厉的惨叫,杨安大惊,旋即回首张望,看到国军士兵还端着步枪与敌对峙,心中稍安。但是,杨安踩着了一小堆瓦片,脚下突然一虚,又是一个趔趄向前摔了出去。
国军士兵难掩内心的空虚,轻轻地晃动着刺刀。他的对手脸上“嘿嘿”一笑,一个突刺,国军士兵一个防刺,却没有防住这个虚招,接着便被刺中了腹部。
国军士兵撒手丢下步枪,双手抓住了小鬼子的步枪,想顶住对手前推步枪。小鬼子用力向前推步枪,国军士兵求生的本能让他爆发出异于寻常的力量,两人一时相持在那,刺刀也停在了身体里,分毫难进。
那个先前被小鬼子从后面刺倒的国军士兵艰难的从地上爬了起来,手里拿着一个“滋滋”冒烟的木柄手榴弹,不紧不慢地举向了头顶,直到举到最高处。那满脸的决然,犹如一尊雕塑。
那几个冲上来的小鬼子突然看到冒烟的手榴弹,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想着掉头躲避。
“轰”,手榴弹近乎空爆,声音异常响亮。
与国军相持的那个小鬼子,在手榴弹爆炸的弹片与冲击波的双重作用下,一下子打破了相持,“扑”地一下飞了过去,后背都被炸烂了,他对面的国军士兵随着这股力量,后倒在地,三八大盖刺刀也穿透了他的腹部。
那追过来的几个小鬼子,当头的一个被炸得血肉横飞,后面的也是两死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