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独属于浐子村的欢庆(2 / 2)

它还有其他的延展方向。

所以虽然从第一架水车造出来之后姜云枫就极少出门,但是他还是会时不时地去河边看看水车建造的进度,并且有时候还会开口纠正村民们挑选的建造地点。

虽然不理解姜云枫为什么会在架水车的地点这方面这么坚持,但是出于对姜云枫的尊敬村民们还是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反正也不会损失什么,顶多就是比原来多挖一段距离的沟渠罢了。

柴米油盐,为什么柴能排在第一位,因为在古代柴并不是什么便宜东西。

在姜云枫如今所处的西汉,一担(担,不是石)柴可是逼近十文钱的。

别的朝代姜云枫不知道,但是经过他了解之后确认的是西汉是不允许平民私自砍伐还未枯萎的树木的,就连开垦荒地都要提前向官府报备。所以浐子村的村民们只能挑选那些已经枯死的树木来造水车,而在制造一些小的部件时所用的都是村民们自己家中贮存的柴。

虽然有些困难,但是足量的水车还是在村民们集资买了一些木头之后成功的被架设到了浐水上,于是乎这从未在大汉出现的水车也算是成了浐水上的一幕奇观。

看着在水流的带动下水从水车的木筒中流入引水槽,再顺着引水槽进入提前挖好的沟渠从而流进田地里,浐子村的百姓们都欢呼雀跃了起来,而站在一旁的姜云枫更是承受这村民们不停地道谢。

村民们的想法都很简单,也很淳朴,就是想要多收获一点粮食。

这个时代因为技术的落后所以粮食产量很低,就算是浐子村这种如果没有天灾就不会欠收的地方粮食的亩产也不过三百斤左右,而西汉的一斤仅仅等于后世的半斤。

也就是说这时候粮食的亩产量还不足百公斤。

这还是在浐子村。虽然因为秦岭的阻隔导致以北地区春夏的降水量很少,但浐子村东西两面有各有浐水和灞水流过,可以说如果没有天灾的话只要人们勤奋浇水的话粮食产量就能超越大汉的大部分地区。

而就是这样条件优渥的浐子村粮食亩产也不过七八十公斤左右。

说实话在最初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姜云枫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心情,但是心中泛起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怜悯。因为和后世亩产能达到七八百甚至上千斤的小麦产量相比,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实在是少得可怜。

“好了好了,乡亲们听我说一句。”姜云枫用力地拍了拍手,高声喊了两句。“如今这水车也做完了,我还有点儿东西想做,大家能帮个忙么?”

“嗨!云枫你这就见外了,你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我们谢你都来不及了,就是干点活儿还能有什么不愿意的?”

“就是,我们别的没有,力气有的是!”

村民们七嘴八舌的喊了起来,却没有一个人说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