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经济(2 / 2)

“发展?”

“是的,此行太子也会跟随,同时应该还有程伯伯或者是叔宝公其中一人,届时在加上杜伯伯,文臣武将随行,既是增长太子见识,也是提升太子的修养与对政事的见解,同时还可为百姓们指点一下发展的方向。”

面对姜云明的侃侃而谈杜如晦并没有出言打断,而是静静地听着。

“这两年小侄尽力推广的东西伯伯也清楚,进献给父皇的那两样红薯所制的口粮伯伯也应该见过。用最少的土地保证百姓们的口粮,再除去种植用于上缴赋税的稻谷和麦菽所需的土地,那么百姓们就能利用剩余的土地去种植一些能够赚钱的作物了。例如棉花,瓜果,香料等等等等,这样会让大唐的经济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而不是近乎九成的银钱都被掌握在贵族和官员的手中。”

“所以你这次的祭祖之行也是要树立一个模板,让大唐百姓们都效仿的模板?”

“是的,只有货币流通开来才能让粮食等各种物资流动起来,掌握着大量银钱的贵族和官员从不会亏待自己,只有让他们从百姓的手中购买东西才能让百姓们脱离吃不饱的阶段,而不是让百姓们把一年大半近乎全部的收入都用来缴纳佃租和赋税。”

“想法是不错,只是如果真的施行起来可能会有些难度。”杜如晦敲了敲茶座,脸上多少带了些担忧之色。

“这个小侄也清楚,所以届时还需要朝堂的介入,只有那样此事才可为之。”

“说说看。”

“朝廷去年从百姓手中回收的新粮会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被制成小侄所说的那两种口粮,他门耐储存且垫饥性好,朝廷再压低价格。虽然前两年会让朝廷有些许亏损,但是眼下即将归属我大唐的突厥则能解决这个问题。草原上的牲畜和中原的物资交换,朝廷从中收取的商税可以弥补此处的亏损,等到这种局势行程之后,这个新形成的经济体系就会慢慢稳定下来。”

“不错,你在草原上施行的一系列措施为伯都知道了,不得不说犀利且有效。”

“高远哪里当得伯伯如此夸奖,只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杜如晦笑得很微妙,他知道姜云明所说的拾人牙慧是什么意思,但是他还是认同自己的看法:“拾人牙慧没什么不好的,你的拾人牙慧不知道能让大唐少走多少弯路,能让百姓们少受多少苦难,此乃大善。”

“还是要多仰仗伯伯帮助了,除了少数的几件事之外,小侄做事仅凭喜好和关系,当不得伯伯的赞誉。”

梆梆梆!

略带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同时传来的还有罗三林的声音。

“侯爷,烽火台的烽火被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