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就走,本官一路迁延多时,先去绥德州,张总兵在绥德城还是榆林?”张楷问道。
“回中丞,”陈翔拱手,“张总戎正在榆林,督建榆林城。”
张璟奏请设榆林卫,并将延绥镇驻地迁至榆林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对此他十分赞同,榆林乃是前线,只要榆林守得住,延绥便万无一失,鞑贼想连续突破三道防线,榆林、绥德、延安,直入腹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仅此一举,就足以说明张璟是个知兵的,同时更是个勇毅的,绝非那等贪生怕死的**。仅从这一点而言,张璟做的就比王祯更好。
王祯镇守延绥时,虽说也是可圈可点,却仅是固守绥德,并无破釜沉舟、移驻榆林的胆略。
“那下官明日与中丞一起,前往绥德。”陈翔可不想错过这个在顶头上司面前刷好感度的机会,于是请示张楷。
张楷点头,“就算知府不说,本官也要请知府一起,本官出来延绥,多有不明之处,还需知府为本官解惑。”
“下官遵命。”陈翔自然不会、也不敢反对,连忙应了,“中丞一路鞍马劳顿,下官便不打扰中丞了,下官告辞。”
张楷也着实累了,也不跟陈翔客气,毕竟是六十岁的老人,这一路上千余里路,就算是年轻人都受不住,何况他这样的老人家?
“这个年轻人倒是个有决断的。”陈翔离开后,张楷自言自语,这已经不是决断的问题了,决断要有,勇气更是不能缺了,榆林孤悬,首当其冲,此地扼守南北咽喉要道,可谓正好卡住了鞑贼南下的路途,只要鞑贼不糊涂,就会千方百计的拔出榆林。
届时张璟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就连张楷这个久经战阵的人,都不得不佩服张璟的决断与胆略。
“老爷,洗把脸,吃饭了,”张家老仆提着半桶热水来到房中,一边给张楷倒水,一边说道,“今晚的饭菜非常不错,两菜一汤,热腾腾的肉夹馍。”
张楷呵呵一笑,他对于口腹之欲并无什么追求,能吃饱肚子就行了,就算是粗茶淡饭,他也甘之若饴,“那就多吃点。”
主仆二人吃过晚饭后,张楷本想挑灯夜读,却被老仆劝住了,“老爷早点安歇,明日还要赶路,等到了绥德,安定下来了,您爱看书就看书,想处理公务就处理公务。”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张楷吃过早饭,便出发直奔绥德,陈翔早已在馆驿门口等候了,“下官见过中丞,中丞昨夜休息的可好。”
“不错,好久没睡个舒服觉了,”张楷也不矫情,“有劳陈知府费心了。”
“此乃延安卫署指挥佥事陶轩,”陈翔为张楷介绍道,“由陶佥事护送中丞前往绥德。”
“小人见过中丞。”陶轩跪倒在地,行了一个叩拜大礼。
张楷点点头,“佥事免礼,这一路上就有劳佥事了。”
延安距绥德三百多里路,走的快一点的话,五六天就到了,张楷这近两千里都走过来了,剩下这几百里自然不在话下。
倒是苦了陈翔,他何时受过这等苦?他是一府之尊,若是没什么大事,不论是此前的王祯,还是现在的张璟,很少让他这么来回奔波。
即便是张楷的前任巡抚徐瑄,也没让陈翔从延安跑到绥德去,毕竟徐瑄自己也很少去绥德,他是陕西巡抚,兼巡延绥,所以,绥德并非徐瑄的工作重心。
因延绥设镇,延绥巡抚才得以专设,看样子张楷并不想把巡抚衙门设在最安全的延安府,陈翔还能怎么办?为了给顶头上司留下个好印象,他只好咬牙挺过来了。
这一日傍晚时分,张楷一行人来到石嘴岔驿,前面就是绥德州了,包括张楷在内,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终于要到达目的地了。
“前面不远就是石嘴岔驿,”陶轩在张楷车旁,低声汇报,“过了此处,便是绥德。”
张楷正想说话,忽听马蹄阵阵,陶轩心里也是一紧,虽然知道不太可能遇到贼寇,但还是条件反射的有些忐忑,连忙催马上前,同时打着手势,让自己的亲兵跟上。
马蹄声越来越近,陶轩松了口气,人数并不多,只有二三十骑,显然不可能是贼寇,既然不是贼寇,那肯定就是绥德州来迎接张楷的人,甚至有可能是张璟本人亲自前来。
陶轩不敢怠慢,想给张璟留下个好印象,正待催马上前,陈翔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自己身边,“估计是总戎亲来,咱们上前迎接吧。”
陶轩在心里叹了口气,都特么不是笨蛋啊,嘴上却连忙应了,“正该如此。”二人催马,迎了上去。
张楷也从马车上下来,负手站在车旁。老仆见状,连忙问道,“老爷为何下车?还有陈知府和陶佥事怎么跑前面去了?”
“应是张总兵来了。”张楷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张璟能够亲自前来迎接,而且还是出城这么远来迎接自己,至少说明张璟是想与自己这个巡抚好好合作的。
否则,张璟大可不必前来迎接自己。
“见过总戎。”陈翔与陶轩迎到了张璟,纷纷在马上行礼。
“免礼,”张璟抱拳,“中丞可在前面?”
“正是中丞。”陈翔连忙回道。
“好,”张璟轻轻一磕马腹,黑子小跑着越过陈、陶二人,张璟目光所及,一名青衣老者正负手站在一辆马车旁边,定然就是巡抚延绥、右都御史张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