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延绥3(2 / 2)

“樊佥事有话直说便是,”张璟笑道,“难道河套之中,已尽为鞑贼所占不成?”

樊青心里呵呵一笑,我信你个鬼,你们这些当大官的,那个不是喜怒无常的?万一老樊我说话不过脑子,得罪了你怎么办?

这就是他们这些地方卫所世官与真正的中央官制的区别,他们的起点虽然高,但终点也是一眼看得见,一辈子基本上只能在当地卫所里打转,几乎没有跳出这个圈子的可能。

“河套嘛,”对于张璟的问题,樊青也不敢怠慢,连忙回答,“鞑靼孛来部、毛里孩部落经常侵入河套,不过出入无常,此时的河套,总体而言,国朝还能控制。”

张璟点头,“既如此,此时河套之内并不确定有没有鞑贼?”

“是。”樊青还能说啥,张璟说的对,他也不能确定此时鞑贼是否在河套内盘踞。

此时的孛来还未到最强大的时候,所以,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入侵国朝。

景泰五年,瓦剌领主阿剌知院攻杀也先,瓦剌陷入内乱,孛来趁机攻杀瓦剌领主阿剌知院,立脱脱不花幼子马可古儿吉思为可汗,自为太师专权,现在他正在消化篡逆的战果,整合内部势力,暂时还腾不出手来,入侵大明。

等他把鞑靼内部安定了,再把瓦剌赶出漠南后,才会南下。

至于鞑贼长期盘踞河套,还得过几年,天顺五年的时候。

怎么说朱祁镇活脱脱的就是个昏君呢。不仅仅是他冤杀于少保,也不仅仅是他再次推行特务统治。

在朱祁镇之前,鞑贼虽然经常侵入河套地区,但因延绥镇经常入套“捣巢”,鞑贼其实只能趁机来放放牧,压根就不敢久居。

天顺二年、五年,孛来遣使臣先后至宁夏和凉州求贡,可知其部落当时主要在河套及套西一带住牧。六年,明廷为阻止孛来住牧河套,令其依旧例仍从大同入贡,孛来遣使从大同入贡后不久,率部东行。

所以说,河套沦陷,还是朱祁镇的锅。此人,真是个极品人渣。

所以,还真让张璟给说到点子上去了,此时的鞑贼,还没有能力盘踞河套地区,最多也就是来放放牧,有机会就抢一把,没机会就撤。

让他们跟边军硬碰硬,现在他们是不敢的。

国朝有土木之变,鞑贼也有内乱,也先、阿剌知院先后被杀,瓦剌、鞑靼陷入内乱,岂是一时半会就能整合好的?

“既如此,本官自明日开始巡边,”张璟对樊青说道,“樊佥事若是一同前往,卫事可托付何人?”

樊青此时还能说什么?顶头上司都发话了,他要是敢拒绝,往后绝对有穿不完的小鞋。

“可由千户刘岩暂代。”樊青想了一下说道。

“刘岩?”张璟一愣,可不就是前日那个愣头青嘛,此人是这块材料吗?

“都督不必担忧,”樊青当然知道张璟犹豫什么,任谁对刘岩的第一印象都会一样——此人是个愣头青,实际上还真不是,扮猪吃老虎罢了,“此人颇有智计,素受小人倚重。”

“命刘岩代理卫事期间,查访绥德民户,若有散居乡野之间者,迁入绥德城中,先做安置,待巡边结束,本官自会处理,”张璟吩咐樊青,“不得粗暴,若有草菅人命之事发生,本官决不轻饶!”

樊青还能说啥?老老实实的听着也就是了,“是,小人遵命。”

待樊青离开后,张璟继续看地图,规划路线。

延绥此时还未成镇,因此,并未形成后来东路、中路、西路的格局。此时只是大略分为东西两路,协守王斌备冬期间驻守西边,镇守王祯驻守东边,这是延绥镇东、西路分守最早的雏形。

张璟代王祯镇守之职,镇守绥德卫、延安卫,而王斌仍协守庆阳卫,双方各行其是,并无统属关系。

直到后年,才能大致形成了东西分制的体制。至于分为榆林、神木、靖边三路分制,那就更往后了。

靖边营往西,直至定边营这一带,张璟现在插不上手,王斌不满于自己“协守”的地位,如今王祯回京,却派了个毛头小子,继续“镇守延绥”,他王斌仍是是个协守。

可想而知,王斌此时对张璟的态度了。

所以,张璟干脆不去自找麻烦,西路就交给您了,反正王斌做的也非常不错,既如此,那还有什么好争的?

从府谷至横山,便是张璟规划的路线,这一趟下来,也有近千里路了,起码得小俩月,才能转完这一趟。

至于累啊、危险啊,张璟不去多想,因噎废食要不得。要是都怕危险,谁还去保家卫国?

张璟自请外任,并非仅仅是为了避祸,中枢之中,昏君奸臣当道,他就是想做点什么实事也做不了。

到了边镇,山高皇帝远的,只要自己不闹得民怨沸腾,甚至举兵叛乱,朱祁镇是顾不上管远在边镇的自己的,所以,还是伟人那句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边墙是一定要建的,但在此之前,还得积蓄人力和物力,否则让朝廷拿钱,估计是够呛的。大明朝的财政从来就没有宽裕的时候。

在此之前,张璟更想把在榆林城设卫,把延绥的镇城移到这里来,这被证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既然是正确的选择,张璟自然不会不做。

将延绥镇的重心由绥德转移到榆林,设置榆林卫之后,绥德卫就没必要留那么多人了,届时前线前移,绥德就变成了后方。鞑贼想入境劫掠,得先突破榆林卫的封锁才行。定然不会再次发生等卫所士兵察觉鞑贼入境,想要追击的时候,鞑贼却早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