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离京2(2 / 2)

李宏利带领亲兵去喂马,而张璟则在丁麟的陪同下进了驿站,倒是有不少往来的官吏,“可有住处?”丁麟扫了一眼几个聚在一起闲聊的官吏后,问驿丞。

“有倒是有,”驿丞有些为难,“不过仅剩两间,住不得这么多人。”

丁麟摇头,“无妨,快去准备。”

驿丞不敢怠慢,领着驿卒去收拾房间。

张璟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正想跟里面的人闲聊几句,不想这些人看到张璟的打扮和排场后,纷纷避开,摆明了不想招惹张璟。

张璟挑了挑眉,这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说实话,住驿站的都是些最底层的吏员,稍微有点身份的都不会住在驿站里。

像张璟这样住驿站的大员,还真没有。

所以与驿站里的吏员们格格不入也是正常的。

一来张璟是武臣,这些吏员虽然官没多大,但多少都有点瞧不上武臣的意思;二来就是不敢招惹了,四品以上才能穿绯,国朝以红为正色,只有四品以上的才有资格穿大红色。而张璟又如此年轻,身边还带着这么多亲兵,先入为主,给人的第一感觉肯定是受父辈恩荫的纨绔子弟。

如此一来,大家敬而远之也就说得过去了。

张璟本来打算通过驿站,看能否遇到陕西的官员,也好跟他们打听一些情况,可惜,这几天下来,收效甚微。

不是没人理他,就是理他的不是来自陕西的官员。

张璟见状,索性也熄了心思,驿丞收拾好房间后,便回房歇息去了。至于丁麟等人,则分作三班,轮流值夜。

待张璟等人离开后,大厅里的人纷纷活了过来,开始议论张璟的来历。张璟太年轻了,小小年纪便朱衣紫绶,虽然是武臣,那也挺吓人的。

“驿丞,此人是何来历,怎得住起驿站来了?”一命四旬左右的小吏笑嘻嘻的凑近驿丞问道,众人也都竖起了耳朵。

驿丞白了此人一眼,嗤笑道:“怎得,看不起某这小小的驿站?喏,保定府就在前面,现在进城也还来得及。”

哈哈,众人闻言纷纷哄笑。

那人倒也不恼,“瞧驿丞你这话说的,这驿站本就是为接待我等而设,我为何不住?宦囊羞涩,能省则省,诸位意下如何?”

“不错,不错。”诸人纷纷附和,有钱谁还住驿站呀,吃不好喝不好的,谁愿意受这个罪。

“此人是谁?”这时,一名三十左右的官员问道。

驿丞往外看了看,张璟的亲兵此时都散在院中,驿丞还是压低了声音,“都督同知,镇守延绥张璟。”

“嚯!”众人都吸了一口冷气,此时朱祁镇复辟时,石、徐等人陷害于少保的事情早已传遍了,别说驿站这等消息灵通的地方了。

大部分人对于张璟还是十分钦佩的,因为能够在那等情况下,还敢于忠言直谏的,不说其他,只说这份胆识,就超越了大部分人,没见当时朝臣齐齐喑声么。

扪心自问,自己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敢跟张璟一眼,忠言直谏吗?

怕是不敢的!

所以,张璟虽然是武臣,但在文官中的口碑出奇的好。不仅仅是他保下了于少保这位大臣的楷模、社稷之臣,更是因为张璟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决绝的勇气。

毕竟不是谁都敢像张璟这样,拼着自己的前途不要,也要进谏的。

那一句“石徐鼠辈,实国贼也”可谓振聋发聩。

可惜,如此忠直之大臣,竟不容于朝堂之上,竟被发往边境。

因也先被杀,瓦剌陷入内乱,除了延绥、宁夏因毗邻河套,而时有鞑贼犯边外,其余地方都是小打小闹,可谓承平日久。

而比起宁夏镇,延安卫、绥德卫因东胜卫内撤,由腹地变成前线,仓促之间,边墙未修,只能靠边堡抵御鞑贼,其凶险程度,比之宁夏镇更加险恶!

说句不吉利的,一个不慎,就是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下场。

想想也真是挺让人心寒的。

于少保那等社稷之臣被发为民,胡、王二位尚书致仕,张璟这等年少有为的忠直之臣也被谪戍边地。再看看朝堂上那些,徐有贞、杨善、徐彬、石亨、孙继宗、张輗等辈,不过是些幸进小人罢了。

这才几日,就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罢了,罢了,诸位慎言,慎言!”驿丞见状不妙,气氛压抑,似乎有爆发的预兆,连忙规劝众人,“如今的锦衣卫可不是这位张都督在位时的锦衣卫咯,诸位,慎言呐!”

得,慎言吧。

这位刚刚复辟的上皇,太祖、太宗的好处没学到,倒是把推行特务统治学了个十成十。景泰朝偃旗息鼓的东厂死灰复燃,重用阉人曹吉祥,宦官开始专权,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风闻之事,检校的鹰犬无孔不入,所谓“风闻奏事”,莫过于此。

东厂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官员,不经司法审判,便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那些级别较高的官员,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百官对此敢怒而不敢言。

为何,那些干臣被朱祁镇贬官的贬官、谪戍的谪戍,其余的不是徐有贞之流的谗臣,便是和光同尘的好好先生,指望他们抗争?

洗洗睡吧。

不是每个大臣都是于少保那样的社稷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