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志心下一沉:“都说了什么?文和直言无妨!”
贾诩道:“他们都说,魏王此举是在为两位世子以魏代汉铺路。”
程远志脸色一黑:“纵是我果真有此意,又有何不妥!书生谋国?可笑!”
觉得这样说不够解气,程远志又强调了一句:“他们懂个鸡儿!”
殿上众人被这突然冒出来的一句方言给整蒙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懂个鸡儿”是什么意思。
听语气,应该也不是什么好话。
程远志居高临下,目光望着远处,出了一会神,叹了口气道:“书院之前所推行的唯成绩制并不完善,考试舞弊屡禁不止;而推举制的弊端又越来越明显,书院长者所举,皆为豪门大族之子弟。”
“而那些土族子弟中,少有真才实学者,多是碌碌之辈,日赋千言,临阵却百无一用,长此以往,我大魏忧矣!”
陈群排众而出,拱手道:“魏王,臣有一法,或可将此困局迎刃而解。”
不会是九品中正制吧......程远志目露神光,直视陈群道:“你且说说。”
陈群道:“此法为九品中正制。”
“先在各郡县设立小中正,各州府设立大中正,专门负责选拔本地人才,依据‘家世、道德、才能’这三项标准,来评判人才高下,制定品级。”
“此品级共分为九等,各郡县之中正评议过当地人才之后,将结果上呈到州府复核批准,之后送呈吏部,以为选官之依据……”
陈群并不知道,他还没说完,程远志就已经洞悉了九品中正制的精髓。
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上也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
而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朝廷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
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这项制度的产生,使得此时的官吏选拔有了一套严格的客观标准,具备着划时代意义。
虽然这套标准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
但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在这个时间段,好处是大于坏处的,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得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当政者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
科举制虽然好于九品中正制,但正如人学会了爬之后,才能站起身走路那样,要一步步来。
正如原始部落社会无法跳过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那样,察举制也不可能跳过九品中正制,直接进入科举制。
因为天下门阀制度仍在,豪门士族多如牛毛,单单是一道“世家不得从政”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朝廷与世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而且,施行“世家不得从政”策略的话,其实也就和“党锢之祸”是一样的政策。
党锢针对的对象就是世家大族,明文规定了世家大族不得从政。
而这个政策,早已在刘宏时代就证明了,是行不通的。
因为世家大族所蕴含的能量是巨大的,一旦压抑的久了,迸发出来是足以毁天灭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