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公孙康大意失三韩(1 / 2)

.......

建安十七年三月,当中原大地春风轻拂,千树万树花开艳的时候,朝鲜半岛上却是冬寒犹在,北风凛冽,水面维持在结冰与不结冰之间。

半岛南部一处天然的港湾内,停靠着无数百丈长的连舫战舰,船上,大量的士兵正在冒着严寒操练。

港湾后面的山坡上,修建了一处军事营寨,营寨内常驻着一万多名士兵,为首的两名将领都已年近五旬。

左手花白发无须的叫阳仪、右手白须黑发的间柳毅。

两人都是早期跟随公孙度的亲信,公孙度死后,他们随公孙康来到半岛,至今已近十年了。

此刻,两人正懒洋洋靠在避风向阳处,目光悠远的望着西面,充满了向往之色。

那个方向,是他们的故土辽东郡的方向。

阳仪叹了口气,道:“柳将军,主公调令已下,令我等即刻率精锐兵马北上,不知又要攻打哪个国家。”

柳毅也叹了口气:“不管要攻打哪个国家,我只希望一统半岛后,能落叶归根,回辽东定居。现在辽东百姓的日子很不错啊……”

阳仪点了点头:“是啊,这战事不知何年何月是个头,我等已年近五旬,这把老骨头,也不知能否熬到回到故土那一天。”

说到这里,两人旋即沉默下来,默默望着远处。

眼前这个军事基地,是公孙康扫平三韩后,特意设置的,此处也是距离辽东郡营口郡(大连)最近的海上港口。

在公孙康到来之前,朝鲜半岛的局势,与大汉境内局面很相似,北部是高句丽一家独大,南部是三足鼎立,三韩国各自为政。

马韩是本地土著,守旧不化;弁韩和辰韩则是先秦之人,因为秦末时徭役严重,大量北方先秦遗民逃亡到朝鲜半岛上,形成了弁韩和辰韩二国。

马韩最大,占据了半岛南部靠北的地区,在三韩中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名义上统治着整个三韩,面积比弁韩和辰韩加起来还要大,人口也是两国加起来的两倍之多,约莫有五十多万。

三国之间也经常发生摩擦,主要矛盾就是马韩恃强凌弱,经常欺负弁韩和辰韩。

公孙康逃往半岛之前,就对半岛的局势了若指掌。

于是,一到半岛,就立即在临海建立据点,并联合弁韩和辰韩,除掉马韩委任的部落首领,并因此与马韩发生了一场战争。

这一战,马韩的主力军队,被三方联盟打得落花流水。

战争之后,公孙康顺利在半岛南部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处不小根据地,与其在半岛北部的带方郡地盘连成一片。

公孙康虽然打不过中原军队,但对付起三韩来,还是绰绰有余的。

来到半岛这七八年间,公孙康运用从大汉学到计谋策略,合纵连横,彻底将马韩给灭了国,顺利一统半岛南部。

公孙康深知自己不是魏军的对手,是以,并没有起兵反攻辽东的打算。在南部港湾修建港湾,设立军事基地,只是给麾下将士们一个念头,一个希望。

毕竟,这些士兵都是他从辽东带来的,故土难离、思乡情浓,这些都需要妥善安排。

否则,军队就不好带了。

是以,这个军事基地就顺势演变成了商业码头,时不时的载满士兵,货物,每月往来辽东营口一趟,与魏国进行商业贸易,用弁韩生产的铁器和大汉兑换粮食、绸缎、酒水、茶叶等。

顺便也让士兵们回到故土上转一转,解一解思乡情。

一统半岛南部后,为了能够继续往北发展,进而图谋半岛北部的高句丽。公孙康励精图治、厉兵秣马,一点点蚕食半岛北部的地盘。

但如此一来,就和东鲜卑杠上了。

东鲜卑因为惧怕大汉,也就是现在的魏国找茬,而不敢南下劫掠,是以,不得不往北迁移的远远的。之后又往东顺着长白山脉的低洼处,来到朝鲜半岛北部,寻找口粮。

也就是寻找可供劫掠的对象。

身为鲜卑人,怎么能不劫掠呢?

由于东鲜卑如今居住在辽东郡以北数百里之外(吉林、黑龙江一带),这里的冬天格外漫长,粮食也总不够吃,如果不劫掠,他们就有饿死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