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称王之路很顺利(2 / 2)

也就是说,曹操将自己摆在了一个小弟的位置。

是以,当这个小弟――曹操决定踢开主公刘协,自己称公当王时,才会招致众多反对。

在曹操的发家之路上,刘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得到刘协之前,曹操仅有兖州一州,还因为杀害名士边让,屠城徐州百姓而失去了士族们支持,张邈和陈宫又在他背后狠狠捅了一刀,令曹操几乎丢了大本营。

可以说,当时曹操的处境异常艰难,似乎随时都会覆灭。

而得到刘协之后,曹操的腰杆子立马硬了起来,没有人再敢主动来打他了,他也因此一步步蚕食周边地区,最终顺利坐拥天下九州之地。

曹操正是因为借助天子刘协的名望,遮盖了自己胡作非为的黑名(杀害名士,屠杀百姓),吸纳了大量人才与资源,这才有了抵抗袁绍的资本。

可以说没有刘协,就没有曹操的后来,在后者一统中原及河北的过程中,身为皇帝的刘协是出了大力的。

只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曹操这样走捷径,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当他的实力成长到一定规模后,汉天子就成了他的紧箍咒。

袁绍不去迎接天子,正是处于这样的考量。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满天下,他不需要借助汉献帝的名望招贤纳士,他只需振臂一呼,自然有无数人前来投奔。

而曹操借用汉献帝的名声,在短时间内招来了大量人才,迅速增加了势力,但用这种办法招来的人成分复杂,像荀彧、孔融、关羽这些都是尊汉不尊曹的人物,他们虽然也都加入或曾经加入到曹操麾下,但他们和曹操并不是一路人。

最初,因为曹操还算忠于汉室,大家都齐心协力帮助他,然而等到曹操强大起来,露出称王的意图之后,就难免惹来非议。

他们可一直把曹操当忠臣来看的,都还记得曹操一生的理想是“当大汉的征西将军”。

正因如此,曹操称攻称王触及到了他们道德的底线,他们无法容忍,才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反对曹操。

最重要的,曹操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五短身材,相貌丑陋”,“望之不似人君”。

虽说每个时代都是看脸的时代,但这个时代看脸的现象格外严重,你长得丑还要多作怪,就是大家所不能忍受的行为了。

长相丑陋,也是原时空里,曹操至死没有称帝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以上这些弊端,在程远志这里统统都不存在。

首先,程远志公开的身份是袁家义子,没有依靠过刘协来招揽人才,而且也没有发布过招贤令,麾下文臣武将的成分也没那么复杂。

他们一开始来投奔的时候,是冲着袁家的名声,或者是冲着程远志的志向来的。

虽说仍有忠于汉室者,但他们都没那么固执,都很清楚的知道汉室没救了。

因为一开始,程远志就没有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他打出的志向是“驱除外族,拯救黎民”。

这与大汉朝廷无关。

其次,程远志发家之路几乎没有依靠过刘协,在程远志这里,刘协并不像一个合伙人,反而更像是一个无家可归,被收留的皇帝。

因为迎接刘协的时候,程远志已经占据了北方六州半,是天下最强大的诸侯,自身难保的刘协能够带给他的帮助太有限了。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程远志人高马大,长相周正,并没有“望之不似人君”的苦恼。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是以,称王之路几乎没有遇到阻碍。

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打算匡扶汉室,且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匡扶汉室(收留皇帝刘协)只是顺手为之。并没有指望刘协能给多大帮助。

更别提,十年前那场许都之变后,程远志很明确的告诉过刘协“只要他想走,随时都可以,自己绝不阻拦,还会奉上随从盘缠”。

这个态度已经表达的非常明确了。

程远志望着熙熙攘攘的宴会,高谈阔论的众文武,暗暗感叹。

自己当初太明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