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此后烟雨落凡尘,一把布伞与卿乘(2 / 2)

张鲁是个迷信的人,闻言很是心动,地生玉印可是吉兆,他觉得这是上天给他的提示,让他成就一番霸业。

好在,功曹阎圃及时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劝谏道:“汉中有民超过十万户,财富殷实,地势险固;主公可匡扶天子,成为齐桓公、晋文公之流,最差也是窦融之类的人。若贸然称王,必会招来祸患。”

张鲁立即听从了阎圃的意见,不再提进位汉宁王的事情。

由此可见,张鲁对于争霸天下是没有野心的。

汉中也因此被张鲁打造成一个****的政权,极其牢固,外来势力难以渗透其中。

这样胆小怕事、没有野心、只想偏安一隅、实力却不俗的张鲁,对于程远志来说,那就是一块冒着腾腾热气的肥肉,怎么也不可能便宜别人,尤其是刘备。

当然,肥肉只是相对于程远志来说。

若是将对手换成益州刘璋,那张鲁就是刘璋一生都挥不去的阴影、摆不平的劲敌。

张鲁在汉中以天师道教化民众,自号“师君”。来学道者,初皆需进献五斗米,是以又名“五斗米教”。

他经营汉中的政策,类似于“官府托底”制,遇到灾荒年份,百姓的衣食皆由官府提供。

汉中也因此被打造成一个****的政权,极其牢固,外来势力难以渗透其中。

由于对百姓的统治很宽容,所以归附张鲁的人很多。仅汉中一郡,就有有户十余万,民五、六十万左右,兵马近十万。

是以,张鲁虽仅据汉中一郡,实力却不比刘璋弱多少。

而且,张鲁还得到巴夷氐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的支持,总实力不容小觑。

刘璋摆不平张鲁,不代表程远志没办法。

对于程远志来说,张鲁人再多,势再众,其不善治军,短于军略的缺点都会被无限放大,并一击致命。

张鲁能够雄踞巴、汉二十年,得益于汉中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而非他本人多么英明神武。

与之相同性质的诸侯,还有益州刘璋。

这两个人就像揣满经验的宝宝,等着人来打。

现在,程远志率先来了。

随着北军的势力逐渐强大,天下鼎足之势初步形成,张鲁偏安一隅的策略已经不合时宜,没有出路。此时的张鲁,如果不依附于某一个强者,结局要么是被人吞并,灭家亡族;要么是死于横祸,树倒猢狲散。

因此,程远志西征的消息刚一传到汉中,张鲁就连夜召集麾下文武商议,准备投降。

虽然他们张氏一族统治巴汉二十年,算得上一方诸侯,但张鲁清醒的意识到,相对于袁射(程远志)来说,他只不过是一只苍蝇,人家随手就能拍死。

硬抗不智!极其不智!

大丈夫能屈能伸,识时务者为俊杰。

投降虽然意味着寄人篱下,俯首称臣,但却可以保全自身,保全家族。

会议从一开始,主题就在“立即投降”和“晚一些投降”中争执不休。

功曹阎圃说道:“主公,现在投降的话,是被时势逼迫,一定不会被魏公所重用,不如先抵抗一阵,实在抵挡不住再前往巴中,然后再讨论如何率众归降,到那时,主公的功劳会更大,得到的封赏也会更丰厚!”

张鲁闻言,深以为然,遂令其弟张卫率数万人横山筑城十余里,拒关坚守。

程远志军至阳平关,眼见雄关漫漫,旌旗如林,尝试一番后,发现难以速克,遂拔营撤军后退二十里,派刘晔前去说降张鲁,并许以高官厚禄。

给足了诚意。

谁知张鲁见阳平关坚固如斯,竟拒绝了招降。从容地坐镇南郑,静待北军粮尽退去。

如果可以当一方诸侯,谁又愿意去当别人的臣子呢?

战局一时僵持下来。

与此同时,北军进攻汉中的消息在大汉范围内传播,发酵。

消息传至益州,刘璋一日十惊,急聚川中文武大臣商议。

所有人都知道,汉中做为益州的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

消息传到荆南武陵,刘备大惊,连夜与诸葛亮商讨对策。

难道“隆中对”要胎死腹中了吗?

刘备很茫然,诸葛亮也是焦虑万分,一时间思不出良策。

北军下手太快了啊!

………

消息传到广州,令正打算将治所迁往桂阳的孙权脸色剧变,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连忙派人到交州请鲁肃回来,与周瑜一道,商议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