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该前脚刚出门,力二就从暗处转了出来,低声将原委相告。
事儿办得不错......程远志赞许地望了力二一眼,心下感慨:
建安十二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份。
唐幽死了。
速该赶回去的时候,人已凉透。
这个消息被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但知道的人却不少。
一时间,许多人忽然变得惊慌失措起来。
数日后,一场盛会在新落成的孔雀台召开。
台上,程远志携众文武观礼。
台下,数万兵士齐声喝彩,为参加比武的将领呐喊助威。
这是孔雀台建好之后,召开的第一次盛会,与会者络绎不绝,现场足足有数万人。
率先进行的是比武大会,众武将各显本领,之后是歌舞表演,莺莺燕燕各展美妙身段。
会间,审配宣读了许都朝廷发来的诏书:“鉴于大汉丞相数年来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为平定汉室天下立下赫赫功劳,朕特册封其为魏公,加九锡,冀州十二郡为封地。”
此诏一出,众人哗然,四下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众人谈论的内容大多是“陛下总算还不蠢,知道现在执天下牛耳者是谁,所以不惜赏赐”、“此举大善,魏公立国有望”、“时代将变”等等。
然而程远志听完这份诏书的内容后,神色十分凝重,沉吟不语。
周围的谋士、文臣,将军、偏将、裨将等都纷纷用疑惑的目光看向他。
这是好事啊,主公(丞相)这是怎么了?
是不是嫌弃封公太寒碜了?想要封王?
就没人意识到这是捧杀吗……程远志拍了拍额头,没好气的看着众人雀跃的神态,心下一阵无语。
刘协这一手很阴险啊,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
封公其实也没什么,但流程不是这样的,不说三辞三让吧,至少应该先在小范围讨论一下,然后再降旨。
而不是现在这样搞突然袭击。
不得不说,刘协的圣旨,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提醒了在场所有人,现在还是大汉朝,他刘协这个大汉皇帝还在位。
这个圣旨,也让程远志瞬间就意识到“捧杀”这个字眼。
历史上,那些致命的“捧杀”典故还少吗?
真当我是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
说起捧杀,首推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毛遂自荐”的故事,只要是读过书的人都耳熟能详。
说的是长平之战后,秦兵继续围攻赵国,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二十人的使团中尚缺一人,门客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
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此时,毛遂仗剑挺身而出,一边威胁楚王,一边和楚王陈述利害关系,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了赵国。
经此一事,毛遂立刻名声大噪,被平原君拜为上宾,赵王对他也是另眼相看。
如果事情到这里就结束,倒也不失为一段千古佳话。
但毛遂之后发生的故事,可能大部分的人不了解,他的结局并不美好,反而很悲剧。
后来,燕国看到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巨大,国力受损严重,就想捡个漏,遂起了灭赵之心,派大军攻打赵国。
于是,赵国那些看毛遂骤然得志而心怀不满的小人便向赵王进言,说毛遂是如何如何的牛逼,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应派毛遂领兵抗敌。
赵王也是脑子少根弦,觉得毛遂连楚王都可以搞定,对付燕国军队应该也是小菜一碟,就决定让毛遂挂帅出征。
但毛遂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只是擅长谋略与胆识过人,领兵打仗并不是他强项,故而一再推辞。
不过,那些想置毛遂于死地的谗臣并不给他推辞的机会,把他夸的是无所不能,只要抖一抖王霸之气,就能弹指灭燕!
于是,赵王便铁了心要毛遂领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