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之张昭?
呵呵……
孙权闻言大喜,披衣起身相谢。次日,又厚赠鲁肃。
鲁肃归吴之后,推荐了一人给孙权:此人姓顾,名雍,字元叹,乃中郎蔡邕之徒;其为人少言语,严厉正大。
孙权任其为丞,行太守事。
不两日,鲁肃又推荐一人给孙权,此人博学多才,复姓诸葛,名瑾,字子瑜,琅琊――南阳人。
孙权见过诸葛瑾,一番交谈,又是大喜,拜其为上宾。
诸葛瑾劝孙权勿学孙策与袁术为敌,且顺朝廷,然后乘便图荆州。
诸葛瑾的理由是,不管怎么说,大将军袁术一北一南,地域相连,又是干兄弟,哥俩情义一直很不错。
若是去攻袁术,难以速胜不说,江东很有可能还会招致河北方面的报复。
战事一起,平白多生仇怨。
很划不来的……
还不如对袁术服个软,道个歉,再送一点金银财宝和美女,看在孙坚的旧情和孙策已经死了的份上,袁术必不会再纠结过往恩怨,不再为难江东。
孙权见鲁肃与诸葛瑾意见一致,便依其言,派遣使者携带厚礼,过江与袁术讲和。
却说袁术听闻孙策已死,便有了立即起兵下江南的想法。
主簿阎象进言道:“昔日孙坚为主公之盟友及下属,今乘丧而伐,绝非义举;恐为天下人嗤笑,况且有长江天堑阻隔,一时难图。不如与江东结之于好,南图刘表,而后顺江而下,鲸吞东吴之地,方为上策。”
袁术正为此事发愁,闻言心下犹豫,迟迟不决。
他麾下水军数量不多,本就不堪大用,拿江东没什么办法。
陈兵江北不退,只是因为狠话放出去了,不好收场,硬撑着面子。
正发愁间,见孙权派来使者。带来厚礼,态度甚为谦卑客气。
使者言语间,屡屡提及孙坚往日旧情。
袁术大喜,接过礼物后顺势下驴,收兵还归寿春。
两家罢兵言和。
这却不提。
其时程远志引千余亲兵,傲立于黄河南眫,视察兖、青、司三地民生恢复进度。
忽见有百姓有箪食壶浆来迎。
程远志见来者乃是数个老叟,须发尽白,便请至身前,问道:“老丈多少年岁?”
其中一最年长的老叟答道:“有近百岁了。”
程远志又道:“我此来只为观民生计,不想军士惊扰乡邻,心下甚为不安。”
老叟巍巍颤颤道:“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辽东人殷馗善晓天文,夜宿于此,对老汉等言:黄星见于乾象,正照此间。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幽、燕,纵横于梁、沛之间、扫平中原、锋不可挡,今以年计之,正好五十年。”
“曹孟德重敛于民、嗜杀成性;吕布暴虐无度、寡恩薄情,此两人民皆深怨之。大将军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兖州两战,不费吹灰之力破曹操于陈留,复天下于兖徐两州,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
“今献上浊酒一樽,感念大将军于民恩德。”
“……”
程远志接过酒樽,笑道:“老丈,殷馗当初真有此言?”
当头老叟神态微急,理直气壮道:“老汉年近百岁,此生未曾妄言一句!”
其余老叟也都纷纷附和,表示打头老叟说的属实,确实是一生不曾说过一句假话。
是吗?我听到的版本可不是这个!
程远志思维发散,自己来到大汉才十六、七年,殷馗五十年前就能看穿天下局势了?
无非就是梁、沛之地位于中原腹地紧要位置,任何一个想称霸天下的人,都得先征服此间。
五十年前又正是桓帝刘志当政(146年―167年)时期,刘志的昏庸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殷馗据此推测出不久后会天下大乱,也不算太难的事。
一生未曾妄言一句?
撒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撒谎的最高境界,就是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事实,连在一起就是假话,却能让人深信不疑。
心下虽作此想,嘴上却上不好与一群百岁老人计较。
程远志哈哈一笑,“便以此酒感念黄天厚土养育之恩。”
遂将杯中酒尽情倾洒于地。
随后,赏赐金币、锦绢于众老叟,打发他们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