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偏颇,因原主父亲出生没多久赵氏长子夭折,便一直也不喜欢原主父亲,连带着她们二房也如同猪狗一样生活在陈家。
大魏有律法女子满十五可出嫁,满十八无特殊情况(国孝和家孝)不出嫁者需罚银百两全家没入苦役一年。男子满二十无妻者同罪。
据说这是为了多生孩子来填补大魏辽阔的国土。
赵氏担心陈静宜嫁不出去,到时连累一家子受刑,但又因不喜陈静宜,总是琢磨着给陈静宜找个破烂户嫁了。
奈何,大魏律法明确,十八岁以下女子,不可嫁年过半百之人。
赵氏便挑了沣水村邵家的邵宁远。
邵家情况更为复杂,外人看来,邵家比赵家条件好许多,陈静宜嫁给邵家邵宁远实属高攀。
实则,邵家才是真真正正的地狱。
邵老爷子邵德贵前后娶了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胡氏是贫苦农户人家的闺女,生了两儿一女,生女儿时,因邵德贵与寡妇王翠霞勾搭在一起,惊了胎,导致大出血而亡。
同年,邵德贵迎娶王翠霞进门,进门四个月生下三子,随后又生了两儿两女。
王翠霞是何人?
镇上王地主家的二闺女,先前成亲不足半年,身体康健的丈夫突然亡故,导致王翠霞背上克夫的名声,在镇上不好再嫁。
邵德贵年轻的时候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能拿的出手的就是一身上等皮囊和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皮子。
可以说,邵德贵英俊多姿,走在街上,大媳妇小姑娘都会瞧上两眼的那种。
王翠霞长相中等,又是开荤不久就饿着的时候,邵德贵说点好听的,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滚到一起去探究谁长谁短的问题了。
王翠霞看重邵德贵的容貌,邵德贵看重王家的钱,一拍即合,就这么成了亲。
王翠霞带着百亩地和几百两银子的嫁妆嫁到邵家,从此在邵家说一不二。
胡氏的几个孩子从那时过上水深火热的日子。
陈静宜公爹是胡氏所出双胞胎兄弟的老二邵保安。
四年前,嫁过来时,邵保安与妻子宁氏皆重病在床,底下还有一溜串的弟妹。
不止如此,在邵家,大房二房过得是不如下人的生活,吃的最少,干的最多,若是不干,家里的婆子就会挥着鞭子一顿抽。
屋漏偏逢连夜雨,嫁过来七日,丈夫邵宁远被征兵征走,家中最重要的顶梁柱离开,留下好大一个烂摊子,原主想死的心都有。
谁知,正主走了,留下了种子,几个月后,和婆婆前后脚生孩子。
婆婆宁氏拼死生下孩子,就剩了一口气,王翠霞担心宁氏死在大宅里,就将二房一家子撵了出来。
墙倒众人推,何况这墙一直是歪的。
沣水村里正是王家的狗腿,一心的溜须拍马,扯着大腿不让二房在村里落脚。
沣水村半个村子的村民都佃邵家的田地,年头不好,靠着这点田地过活,哪有人敢违背王翠霞的话。
到了,是村长好心,用自己的人情联系了后面屏山村的村长,将二房安置在屏山村村后面,给了二房一个栖息之所。
虽然二房被赶出去,但是大宅的活还是要干的。
每日里,原主带着小姑子小叔子们走上半个时辰到沣水村大宅,给大宅的老爷夫人们连同下人们做好饭,然后将少得可怜差的出奇的饭菜交给三郎,让他送回屏山村给病弱的公爹和小孩子们。
一日里,他们只允许吃两次饭,往回送两次饭,吃的多送得多就是一顿打。
每隔三日,大宅还会派两个下人去屏山村搜查,凡事粮食锅碗瓢盆能换钱的东西一律拿走,一旦发现,大宅就会断掉二房两日吃食。
原主本就是一个消极懦弱的性子,几次治下来,半分也不敢反抗,因为有儿子,连死都不能放心,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