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中央官制改革初始(1 / 2)

北宋于官、差遣之外,又有“职”名目,职只得是职官的名称。

三馆秘阁官,诸殿大学士、学士,枢密直学士、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统可称为职官。

有职名,但却无职事,也就是说没有具体的职责,大都是一种荣誉和象征。

三馆秘阁指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合称三馆秘阁,总名崇文院。

崇文院的主要官职有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这三个是属于宰相兼职的,比如首相张知白就身兼昭文馆大学士一职,副相王曾身兼监修国史一职,末相鲁宗道兼集贤殿大学士。

除此外还有集贤院学士、直学士、史馆编修、史馆检讨等官职。

宋朝截至赵祯登基,只有两阁,一个是宋太宗咸平四年建立的龙图阁,另一个是宋真宗天禧四年建立的天章阁。

宋代皇帝不仅对馆阁的建设颇为重视,就连图书的管理也是颇为关心的,宋真宗曾经听说过有人借书没有归还,他马上就下令让主管部门严加约束,加强管理。

宋代皇帝这么重视藏书,不仅和当时重文轻武的国策有关,而且和宋代皇帝喜欢读书和文化人也有一定的关联。

宋太宗曾经说过:“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他认为书籍是教化之本,治乱之源。多读书,读好书都是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而且国家只要有了一定的藏书规模,就不必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全倚于人,也有了典籍参考,前例可寻。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从宋朝建国以来,朝野上下,街头民间都将藏书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为了鼓励馆阁人员的积极性,宋代馆阁工作人员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

宋太祖曾经下过这样的命令,在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三馆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场,皇帝在接见新科进士的时候,三馆的工作人员也需要一起陪同,以便以便解答和咨询,甚至在皇帝游览和参与宴会的时候,三馆的工作人员都要陪同在侧。

宋太宗曾经对自己的臣子说,三馆的工作轻切贵重,如果可以的话,自己宁愿不做皇帝,专门从事三馆的管理工作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三馆不仅是借书和存书的地方,更是网罗人才的重要之地,宋代储备和培养高级人才很多都是在三馆,比如宋代提拔做宰相的人,都要先去三馆考察和锻炼一段时间,积累到一定的经验之后才可以入朝。

向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晏殊等这些彪炳史册的名人都曾经在三馆担任过官职。

宋太祖和宋太宗对外征战的同时,他们很注重收集地方割据政权的书籍和文献,用来充实政府的藏书。

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北宋的藏书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至崇文苑建成的时候,也就是立国才十余年的时间,国家的藏书从原来的万余卷增长到了八万卷,

在编纂修书方面,宋太宗时期完成了《太平御览》一千卷;《太平广记》五百卷;《文苑英华》一千卷;宋真宗时期编纂完成了《册府元龟》一千卷,这四大卷被称为宋代的四大藏书。

馆阁制度保障了宋代图书事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进步。

文化事业的进步进一步带动了科技和经济的空前繁荣和发展,宋朝的共商农税收入之高连清朝乾隆时期都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