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纳采(1 / 2)

宣武三年正月初六,天气晴,宜纳彩问名,忌动土搬家。

这一日赵祯老早就被宫女内侍们给喊起来了,因为今天要举行一个仪式,那就是向曹家纳彩。

宋朝成立时间较短,宋太祖宋太宗没当皇帝之前就成婚了,宋真宗是当太子的时候成婚的,因此还没有皇帝大婚的前例可寻,因此礼部经过反复商量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繁琐的礼节。

古人大婚讲究三聘六礼,明媒正娶,八抬大轿,皇帝大婚自然更是盛大隆重。

三聘六礼也被称为三书六礼,三聘指的是聘书、礼书、迎书等,而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自古以来婚姻嫁娶就是儿女人生中的头等大事,礼仪规制,自有法度。

据《礼记》记载,古时候的婚礼讲究“三书六礼”,但到了北宋中期之后,因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过于繁琐,便省去了“问名”和“请期”。保留了纳采、纳吉、纳征、亲迎。

开封曹家,纳采的前几日,曹府就行了全家总动员,修剪树木的修剪树木,移植花草的移植花草,修葺房屋的修葺房屋,将整个府上打扫的是一尘不染,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宫内,赵祯简单用完早膳之后,就来到了宣政殿,而满朝文武大臣早就等候多时了,赵祯当即命令前往纳彩的大臣携带礼品,以及鼓乐队前往曹府进行六礼的第一礼:纳采。

在前头开路的是皇城司,使者宰相王钦若,一路不急不慢地朝着曹府走去。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当今天子大婚,前来围观的开封百姓早已占据官道的两旁,做一名合格的吃瓜群众。

而曹家三更天就已经忙了起来,打扫院子,准备酒宴,以及赏银红包等等。当鼓乐声传来之时,曹府早已大开中门,摆好香案,准备迎接使者。

队伍来到曹府前,王钦若高声道:“曹玘接旨!”

王钦若刚喊完,曹府上下包括周围的吃瓜群众都纷纷跪了下来。

“臣曹玘恭听圣训!”

虞部员外郎曹玘恭敬地跪在了地上。

“朕绍膺骏命,荣登大宝,上顺天意,下应民心,然则后宫不可一日无主,今查尚书令冀王曹彬之孙女生于鼎族,教自宫中,眷乃祖之孙谋,两仪合德,万物之统,以听内治,必咨令族,重宣旧典,今遣使节中书令、昭文馆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钦若以礼问名!”

王钦若字正圆腔的说道。

曹玘恭敬地回道:“使者重宣中制,问臣名族,臣女丹姝,臣曹玘夫妇所生,先臣故尚书令冀王曹彬之孙女!”

曹玘说完,恭敬地行了一礼,而后将一张表递给了王钦若。

“使者,这是小女丹姝的生辰八字!”

王钦若接过后小心翼翼地交给了随同而来的礼部官员,而后由钦天监推算出良辰吉日成婚,当然钦天监也不会傻到算出什么八字不合之类的。

“上礼!”

至此,王钦若才朝着身后跟随而来的宫人大声喊道。

随后宫人们方才将礼物一一抬至曹府官家指定的地点。

纳采即男方向女方提亲,在女方收到男方的请求后,如果也想结秦晋之好,就需要向男方出具草帖,从生辰八字、籍贯,到祖辈的官职、母亲的姓氏,甚至于女方的陪嫁资产情况等都要在草贴上有所体现。

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假,但由于古代战争不断爆发的原因,因此女性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男性,所以一般男挑女的现象也是很稀松平常的,男方如果想见女方,就让男方的母亲或者是家里的近亲姑嫂之类的前往女方家里去看,看中的话,就用一支钗子插到女方的帽子上,如果没有看中的话,就留下一两块彩锻,给女方压惊,同时也说明亲事成不了。

普通人家送银钗,大户人家送金钗,而皇帝大婚,准备的则是珍珠翡翠琉璃簪。

纳采形成风俗之前,古人以大雁寄托相思之情,因此纳采的时候都会送上一只大雁,当然眼下天寒地冻的,抓一只活得大雁难免有些困难,因此便用两只玉雁代替了,之所以用两只,自然是比喻好事成双。除此外还有各种珍贵的瓷器名画,随便拿出一件都是够普通人一辈子生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