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争议(2 / 2)

国家财政充裕之前,自然是要兴教育的,然而宋真宗是个好花钱的主,宋太祖攒下的银子,被宋太宗花了一部分,宋真宗又挥霍大半,到了此时已经所剩无几了。

“官家之言未免太过于危言耸听了吧!”

王曾良久才憋出来这么一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眼我朝财政状况如何,想必几位相公应该很清楚吧!所以朕认为能省则省吧!”

赵振开源的点子倒是很多,但眼下他没有亲政,说出来估计起到的作用也不大,所以只能节流了。

枢密副使张知白出言道:“臣认为官家之言不无道理!但学舍毕竟是为了培养读书人,是故臣认为应该对个地的学舍设立制度规范,一来防止滥竽充数之人混入学舍,二来,也能做到真正的为朝廷选拔人才。”

满朝文武大臣,还是有一个替赵祯说句公道话的。

赵祯趁热打铁的说道:“先帝曾有言: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朕认为天下读书人多是一件好事,可以彰显我大宋朝人才济济,但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管理才行,若不然谁都打着成立学舍的民义,来骗取朝廷的学田,岂不是要乱了章法!况且眼下朝廷财政并不宽裕!”

“说了这么多!官家究竟有何应对之策,不妨说来听听!”

刘娥出言道,因为她有些看透官家了,朝廷政事,官家要么不插嘴,一旦插嘴,心中必是有了万全之策。

赵祯见此说道:“大娘娘,儿臣认为由朝廷出资在各路建一所学舍,命为大宋官学,人数控制在一百人之内,给与相应的职田,由朝廷派遣果子博士担任讲师,但各路学舍实行淘汰制,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可以防止浑水摸鱼之辈白白浪费国家资源,也可以保证学舍学员的水平一直都是处于各路顶尖水平。”

赵祯还有很多想法都没有说,比如因材施教,鼓励天下士子全面发展等等,但眼下步子不能迈的太大,先一点点来好了!

宋太祖和宋太宗一朝,科举取士的人数还算正常,但到了宋真宗时,一次科举都能取上千人,官场的平衡早就被打破了,此时等候补缺的官员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官位这东西毕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赵祯认为这些人白拿着俸禄却没有事情干是不成的,不如去各路充当教授,替大宋朝培养人才。

“官家的提议,众卿家以为如何?”

赵振的提议,刘娥显然是动了心的,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能少花一点就少花一点吧!

“官家聪慧,处事周全,臣无意义!”

宰相冯拯见刘娥话中似乎倾向于官家的看法,忙出列拜道。

“臣无异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