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纷纷附和,与郭大靖算是友军关系,也甚是相熟,多数还见证了郭大靖从小旗官到大帅的崛起。
郭大靖谦逊了几句,便询问起朝鲜军队的情况,还需要哪些武器装备,以及其它的物资。
林庆业所训练武装的不到两万的军队,在武器装备和战术打法上已经与东江军并轨,只有火炮数量存在着差距。
这不算大问题,补上一百多门迫击炮,并提供相关的弹药物资。朝鲜义军又是与特战营共同作战,就更把握了。
“大明朝廷对东江镇寄予厚望,也给予了极为宽松优厚的条件。”崔孝一不掩羡慕地说道:“平辽之后,辽东五年的治理权,使得政策可以延续,军民没有后顾之忧。”
对于朝廷,更准确的说是从崇祯皇帝的角度,平辽就是平辽,把原来的辽东之地光复,也就达到了目标。
急功近利的皇帝,没有战略目光长远规划的朝堂诸公,根本没有重建辽东的计划,有也是老一套,效果可想而知。
即便是有计划,重建所需的资金和物资呢,朝廷根本拿不出来。
所以,与其说朝廷给东江镇宽松的治理权,倒不如说是把沉重的负担甩掉。
甩掉的负担不仅是重建辽东,安抚黎民,还有巨额的辽饷,这才是要把财政压得崩溃的关键因素。
至于平辽之后,朝廷还收不收辽饷,或是变换个名义,继续压榨百姓,就看朝廷的良心了。
郭大靖当着朝鲜义士的面儿,却不能对大明朝廷过多微词。他们都是在封建礼教中培养成长起来的,对于忠义,和郭大靖的理解完全不同。
“辽东重建,任重而道远,需要巨量的钱财物资,以及庞大的人口。”郭大靖沉声说道:“五年时间,却是未必够,也未必能见到太大的效果。”
郭大靖虽然有宏图大志,可也有清醒的认识。在把辽东经营成可靠的物资基地前,他还没有入主中原的资本。
他虽然崇尚武力,却并不想对同胞杀个尸山血海,或者说尽量让华夏子民少些伤害。
军兴前,辽东汉人已有数百万,现在连解救带移民,还不到百万,还没有达到郭大靖的目标。
足够的人力,足够的产出,不管是生产,还是耕种,都要足以支撑郭大靖去征战天下,这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五年十年也未必够。….崔孝一对郭大靖倒是很有信心,说道:“郭帅的经营才能无人能及,重建辽东,五年时间纵然不够,亦不远矣!”
停顿了一下,他又笑着说道:“不说别的,便是东江军将士的待遇,便令我军士兵羡慕不已。今年春耕种了大面积的土豆,平安北道的百姓在秋后也要感激郭帅的建议。”
朝鲜平安北道今年种植了大量的土豆,很有希望在秋收后缓解粮食的紧张。
不管是谁当朝鲜国王,都没有改变朝鲜地瘠民穷的状况,平民百姓的生活依然是贫穷和饥苦的。
封建王朝都是一样,衣食无忧,甚至是奢侈享受的,只有贵族官僚豪强地主这一类的统治阶级。
郭大靖呵呵一笑,说道:“贵军将士浴血厮杀,与我军共灭建虏,便该享受同样的待遇。如果他们愿意,本帅这里便能安排妥当。比如,按照贵军参战的人数,发放酬功券,战后由东江镇进行兑现。”
东江镇对于将士的优待,主要体现在田地和赋税上。这不光在国内是绝无仅有,朝鲜军民也同样不敢有这样的奢望。
郭大靖康慨地给予,一是提振朝鲜军队的士气,其次也是为重建辽东争取劳动力。
在后世,有一种劳务输出,就是提供田地,借外国的劳力来进行耕种开发。
或者可以看成由朝鲜人来承包土地,交纳的赋税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田地则得到了充分利用,不至荒芜。
郭大靖敢于这样做的底气,便是以目前的辽东为基地,不断地开疆拓土,土地数量的增长,使他不会担心不敷分配使用。
只不过,崔孝一等人听到郭大靖的承诺,都露出了讶异的神色。一是没想到他会如此康慨,二是朝鲜军人在异国耕种,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其实,当时还没有国籍法这个东东。在鸭绿江两岸,辽人与朝鲜人越界生活,也不算多么严重的事情。
朝鲜的土地同样兼并严重,老百姓想要拥有自己的田地,或者说作为佃户能少交租税,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崔孝一转念一想,也明白了这其中有着很灵活的操作空间,也会受到参战的朝鲜军人的欢迎。
所谓的酬功券,显然是对券不对人。朝鲜军人可以让家人,或亲戚朋友持券领地耕种;而此战伤残或阵亡的将士,也可以将其视为东江镇的抚恤。
“多谢郭帅隆情厚意。”崔孝一想明白了,拱手致谢,说道:“崔某定将此好消息尽快晓谕全军,我军将士也必然欢欣鼓舞,士气大振。”
郭大靖微笑颌首,说道:“只是一点点力所能及的感谢,不足挂齿。”
停顿了一下,他又提醒道:“此事本帅会给林将军写去书信,说明本意。避免贵国某些官员不解其意,反倒给林将军、崔将军带来麻烦。”
“郭帅想得周到。”崔孝一拱了拱手,说道:“崔某在此谢过。”
郭大靖揭过此事,又与朝鲜将领们商议了作战的其他事宜,方才结束了会见。
发放酬功券的事情,打开了郭大靖的思路。对于发放的数量,他将给朝鲜军队两万张。
也就是说,林庆业、崔孝一等将领,手中会多出七八千张酬功券。不管是送给亲人朋友,还是自家使用,都是郭大靖对他们表示的感谢。
以权谋私,吃回扣,管他怎么说,怎么定义。郭大靖还是认为,对于交好这些朝鲜将领有很大的帮助。
.
样样稀松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