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霍然站起,眼中闪过惊喜,又掺杂着疑惑的神色。
“大呼小叫的,惊扰皇爷,罪该万死!”王承恩快步走出殿门,尖声喝斥,但看其脸上,却没有多少怒色,而是甚为期待的样子。
“王公公。”高起潜赶忙躬身施礼,双手呈上文书,谄笑着说道:“曹公公和郭将军送来的急报,遵化大捷,斩敌万余……”
王承恩不等他说完,便一把抢过,转身入殿,匆匆走到御座前,跪倒在地,双手呈上捷报,喜道:“皇爷,遵化大捷,斩敌万余。”
崇祯已经听到了高起潜的禀报,心中急不可待,却还故意矜持,此刻捷报就在眼前,眼中闪过急色,伸手取了过来,展开观瞧。
先看的自然是曹化淳的奏报,曹公公文笔不错,把遵化城外的大战描述得甚是精彩,诸多修饰词使奏报如一章华彩文章似的。
崇祯脸上浮起了笑容,他看到了其中关键的内容。歼敌万余,还有代善、莽古尔泰、阿巴泰这三个奴尊,解救了所有被掳百姓……
笑容越来越盛,压抑忧虑郁闷一扫而空,崇祯忍不住笑出声来,声音越来越大,哈哈哈哈,在殿内回荡。
“好,好,好啊!”崇祯已经站起身,兴奋地在殿内来回走着,口中还说道:“曹化淳这次做得很好,亲临战阵,想是学到了不少。更是以最快地速度奏报,以解朕之忧虑。”
“还有郭大靖,率领东江军英勇作战,不仅击败建虏,更斩杀数个奴酋,获此大捷,足可振奋正处低迷的民心士气。”
“有此大胜,看那些东虏西虏还敢小瞧我巍巍大明……”
崇祯嘴里象是自言自语,又象是给宫人所听,更象是渲泄心中的兴奋和激动。
王承恩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心中也轻松了许多。这些日子皇帝心情不愉,连带着他们这些近侍也提心吊胆。
等崇祯说了一通,话语停顿的空当,王承恩谄笑着躬身道:“恭喜皇爷,贺喜皇爷。全仗吾皇英明神武,将士效命,才有此空前大捷。一扫颓气,重振国威。”
英明神武嘛?!
崇祯自己都不觉得,但这话听得舒坦。转念一想,先有明君,才有贤臣。将士们浴血奋战,自然是感念皇恩所致。
轻轻颌首,崇祯稍微收拾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坐回御椅,又打开郭大靖的奏疏阅看起来。
郭大靖的字甚是丑陋,还有一些错别字,崇祯看得直皱眉,可随即又展颜微笑。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但皇帝真的需要这样文武双全的奇才吗,显然不是绝对的。
文武相济,或者说是互相监督,相互制约,才符合皇帝的用人标准。M..coM
有缺陷,才好驾驭。这个郭大靖虽也识文断字,但却还是偏向于武将,这让崇祯比较放心。
郭大靖的奏疏上没有太多的修饰词,平白直述地写清了战斗的经过。而伤亡数字,和斩首数字都十分详细,使人一看便知道战斗的激烈和血腥。
奏疏中还写了一些人的功绩,比如蓟辽总督刘策,和曹化淳所描述的基本吻合,这让崇祯排除了欺瞒他的可能。
最后则是郭大靖比较遗憾地表示,尽管东江军英勇奋战,但骑兵太少,建虏逃跑时难以追击。否则战果还能扩大,甚至于能全歼敌人,使其匹马难返。
“只有三千骑兵,还是千方百计地搜罗到的。”崇祯轻轻叹了口气,心中升起懊悔,是对倾斜辽镇、苛待东江镇的反思。
可倾注了巨大财力物力的辽镇,竟然不辞而走,形同叛军,哪里把他这个皇帝的安危放在眼里?
崇祯的脸色阴沉下来,咬了咬牙,心中暗恨:袁崇焕,这就是你练出的好兵?还五年平辽,是平到京城吧!
“启禀万岁,孙阁老在外候见。”一个太监进到殿内,跪倒禀奏。
崇祯的眼珠转了一下,微抿起嘴角,脸上闪过不易觉察的讥讽,抬手道:“宣!”
建虏入寇后,崇祯在形势危急时刻,准朝中大臣奏请,召来孙承宗,先是总督京城内外军马,后又传旨去守通州。
孙承宗于是与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总兵杨国栋固守通州。建虏绕过通州后,他又派遣尤岱率领三千骑兵支援,派遣刘国柱率领二千兵马驻守东直门。
袁崇焕下狱,祖大寿率关宁军窜逃关外。孙承宗得知后,急忙派遣贾登科带着自己的书信去抚慰祖大寿,又派石柱国抚慰其它将士。但祖大寿却不为所动。
孙承宗也认为袁崇焕有罪,但仍然上书崇祯,力保祖大寿,说祖大寿不会真的反叛。
因为辽东将士大多是马世龙部曲,孙承宗又上奏,请崇祯调来马世龙,希望关宁军能够安心回归。
对于关宁军的窜逃,孙承宗也是力尽所能,希望能缓和其与朝廷的关系。便又奏请崇祯,得到允许后,前往诏狱,说服袁崇焕写书信,劝祖大寿率军回返。
书信已经顺利拿到,想必袁崇焕也知此事重大,若能召回关宁军,立些战功,说不定能救他一命。
孙承宗进到殿内,便大礼参拜,三呼万岁。
“孙卿免礼。”崇祯抬了抬手,吩咐内侍,“赐座。”
“微臣谢万岁隆恩。”孙承恩再叩首,方才起身,禀奏道:“启奏万岁,微臣已经拿到袁崇焕的书信,可马上派人前往辽东。”
崇祯似笑非笑,淡淡地说道:“孙卿辛苦,可这书信却是不必送出了。”
孙承宗怔愣当场,不知道皇帝怎么又变卦了。对关宁军,他还是有感情的,可不想他们背上叛军的罪名。
当然,崇祯不是傻子,不会对关宁军采取激烈的手段。
但那是暂时,以后的防范压制是肯定的。如果祖大寿能够率军回返,让皇帝心中的怒意少一些,对以后也有好处。
“把曹化淳送来捷报给孙卿看看。”崇祯脸上绽出笑容,一提到大捷,心中又不由升起喜悦和兴奋。
王承恩赶忙把御案上的捷报拿起,却只拿了曹化淳的,郭大靖的奏疏却没有动。
作为崇祯的心腹,王承恩能够猜到,皇帝对于袁崇焕和关宁军,以及孙承宗,都有了不满和警惕。
毕竟,关宁军最早是孙承宗建立起来的。孙承宗和袁崇焕的关系也不一般,可以算得上是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