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怎么办吧(2 / 2)

江苏江阴县“成化以后,富者之居唇侔公室“。湖南茶陵州成化以后,富人家居宅“比之宫室“。由此可见,房屋住宅僭逾之风始于成化年间,此后城乡房舍发展日尚华靡。至嘉靖末年,南京百姓之家亦“重檐兽脊如官衙然,园囿僭拟公侯“。

难怪当时有人感叹∶“今重堂窈寝,回廊层台,园亭池馆,金型碧相,不可名状矣“。

所以说,潞王会逾制,这是有当时的背景在的,只不过,他是更过份的那种。

此时,由王承恩这么一上奏,把这个逾制的事情,从潞王这边一扩大化,在场的这些大明高级官员自然是傻眼了的。

因为认真追究的话,基本上,每个人都逃不掉,肯定或多或少都有逾制的地方。

但是,最为关键的是,就前几天皇帝处罚潞王逾制的时候,大家都是欣然叫好,说逾制该死,而潞王也被抄家,并流放凤阳去看皇陵了。然后其他人的逾制,就不处罚,当没有,这合适么?

别的不说,衣服什么的,可能一道旨意下去,大家可以暂时换回原来的衣裳;但是,建筑之类的逾制,那怎么办?没法改啊,直接会被抓现行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西厂禀告给皇帝的逾制,认不认?

似乎还没法不认,一如潞王那样,就摆在那里,大家都是有眼就能看到的!

既然认的话,那就是确认逾制,按照大明律法,可是要罚的。

这个处罚,当官是要罢官不用,不当官的,杖责都是轻的。

认不认?

要是有可能,当然没人想认的!

那么如今怎么办?这个事情是在御前提了出来的,潞王都是从重处罚了。人家也说了,要是别人不罚只罚他的话,他不服!

你要说那潞王也不罚了吧,可都已经罚了,而且大家还拍手叫好,说罚得好,是该罚的!

这就等于是自己把不处罚的大门给关上了!

难不成还要自己打自己嘴巴,然后让皇帝不要处罚潞王了?

就算皇帝答应,可潞王的家财都充足军需物资,前线打仗用了,也不可能追得回来啊!

那如今怎么办?

除了傻眼,似乎也只有傻眼了!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幸灾乐祸潞王的同时,给自己埋了个坑!

御座上,崇祯皇帝那边还在震怒着呢,显然不可能有不罚的意思。

而这个该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正在那巴拉巴拉地上奏,给皇帝说京师这边逾制的名单。

“万岁爷,西厂只是随便查了下,暂时就查到了这些。”王承恩似乎一点都感觉不到身后人群对他的集火,只是奏道,“回头奴婢下去之后,会让手下再好好查查的!”

崇祯皇帝听了,转头扫视殿内其他臣子,厉声喝道:“卿等以为,该如何处置?”

底下这群官员听了,不由得面面相觑!

怎么处置?按律处置么?这显然不可能!

要不然,朝堂上就没有站着的官员了,京师至少一大半人家都要挨罚。

唯一能说事的,也只有一个理由了!

这么想着,作为大明首辅,文官第一人,不得不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老臣自从潞王之事后,也有留意这方面的情况。从老臣这边所见所闻,逾制这个事情,怕是不止王公公所奏,甚至可以说远远不止。不说他地,光是京师,十户人家,至少九户有或多或少的逾制。老臣正想着,此事有点棘手,不知道如何上奏,没想到王公公先说了!”

好家伙,直接把自己的责任先撇清了下。

其他臣子一听他这话,便立刻明白了他这话的重点意思,就是往法不责众上面引导。

于是,便一个个纷纷出列,向崇祯皇帝奏对,说这个逾制的事情,如今是多普遍普遍了,总之,就差说,所有人都有逾制了。

情况就摆在这里,然后他们就不说话了。意思就是说,皇上,你看着吧,这么多人都逾制了,该不该办吧?

只要真按大明律法严办的话,估计连执行的人都没有。会重现太祖当年,犯官带着镣铐去审问犯人的情况,因为就没有清白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