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八章 最后的布置(三)(1 / 2)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4302 字 2022-03-04

大义之下,干起活来就有劲儿。

反正孟松麓是打定了主意,就算实在打不开局面,他也不会用刘钰说的用彗星装神棍这个办法。

妥协的太多,最终会发现妥协是无底线的。

他觉得乡社问题上,已经向现实妥协太多了,这一次远赴万里之外,要是还不断妥协才能成事,那他的信仰可真就要崩塌了。

不过刘钰觉得这样也好,既然他打定的主意是拉拢檀香山的上层、扶植统治者,那么泰州学派那一套非牧民的宗教化的东西,效果实在不好说。

刘钰是觉得,抓住这个先发时机,檀香山那边问题肯定不大。

一夫多妻、酒、祖先崇拜。

这三件事,都精准地踩在了基督教传教士的脚丫子上。

相对而言,上层对儒学的这套东西应该更容易接受。

反倒是泰州学派继承者的民间传播,此时或许会适得其反。以后再说以后的吧。

刘钰又抓住这三点,仔细叮嘱了一下孟松麓,告诉他檀香山这边想要抵抗基督教的入侵,有且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大顺模式。

行政力量、国家暴力机关直接下场。

所以,先让这群出现了阶级分化、但还没有统一的群岛部落,形成一个国家、并且拥有一定的集权能力,这是此前大顺殖民的最优选择。

打出祖先崇拜、不严格禁酒、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三张牌,维护上层的特权和优势,靠他们控制的行政力量,顶住敌方的宗教进攻。

至于如何拉拢上策,如何加强王权,刘钰知道这群《周礼》派多少是比较重视官营经济的。

于是他和孟松麓说了半句话。

义利义利,有义有利,方能拉拢当地上层,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力量。

在大顺疯狂挖金子促进岛上种植园化之前,可以搞“山泽之利”。

檀香山的山泽之利,自然是檀香木。

这是刘钰说给孟松麓的前半句。

后半句话,没说。

作为经济拉拢的手段,大顺会把澳门最后一点正常的、不是鸦片走私和人口贸易的经济支柱毁灭。

那就是东帝汶的檀香。在大顺贸易中心北移到长江流域后,东帝汶的檀香可能死葡萄牙人手里最后一点正常的贸易了。

如果孟松麓能够在檀香山站稳脚跟,大顺这边会立刻对澳门的檀香木进口增加高额关税。

一战打起来后,会直接放火把葡萄牙在东帝汶控制的檀香木林区,全部烧毁。这玩意儿不是丁香之类的东西,像荷兰人似的还得用非常麻烦的手段毁灭,否则始终重生。

几把火,就差不多了。

檀香山的王权要和大顺的经济体系牢牢绑定。

并且必须要让王权拿到一定的山泽之利,从而有钱维系统治,也有力量利用行政力量,采取儒家文化圈几国的通行做法,严格禁教,来顶住。

前期靠檀香。

后期靠农产品。

完成一个平滑过渡。

檀香自身的利润,大顺必须要放弃开采权,这里面还涉及到另一个局。

反正运送货物得靠大顺的商船,这也无所谓。

他说话只说一半,说出来的那一半,已经足够用了。

但即便只说了一半,引经据典的理论,却还是让孟松麓心里不舒服。随口而出的经典,并非正统书经,还是一些霸术手段。

“昔者,桓公忧北郭民之贫、召管子而问曰:北郭者,尽屦缕之甿也,以唐园为本利,为此有道乎?”

“管子对曰:请以令:禁百钟之家不得事鞒,千钟之家不得为唐园,去市三百步者不得树葵菜,若此,则空闲有以相给资,则北郭之甿有所雠。其手搔之功,唐园之利,故有十倍之利。”

“这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以行政手段强制社会分工,取缔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经济,增加商业流通和劳动分化,是有利于百姓生计的。”

“此可以治天下,亦可以用在国与国之间,搞生产分工。天朝素来不产檀香,而因释家影响,又喜檀香。”

“这檀香山不用檀香,加之贫穷,正可以檀香而利其民。天朝得檀香,岛上得补铁,双赢之利。”

“利而民富,民富而后可教也……”

说是天朝不产檀香,可别的地方也产,最终还是要用“禁百钟之家不得事鞒,千钟之家不得为唐园”这样的“禁”,来完成经济一体化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