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以工代赈的弊端(2 / 2)

旁边俩老头也跟着点头,连说若是冲走,可就是可惜了了。

杨默哑然,方才想起这些工匠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农民。

封建时代的农民,对粪有着超乎想象的执着。

毕竟就像是周老头所说,上千人的粪便,在这个时代,当真算得上是一笔财富了。

听人劝吃饱饭,既然人家这么说了,杨默也就取消了冲水厕所的念头。

处理完厕所的事,又把所有的孩子聚在了一起。

一共七十八个,最小的七岁多,最大的和王营差不多大,十五六岁。

个个面黄肌瘦,眼神无神,唯唯诺诺的像是一只只鹌鹑般,连头都不敢抬起来看自己。

门外的百姓们也都不敢说话,不知道杨默这位新主子要干什么。

李白一将要教这些孩子读书的事说完,三老先是一愣,屋外的百姓们也都鸦雀无声,场面安静的诡异。

杨默正纳闷他们为何这般反应,外面的百姓冲了进来,一个个跪倒在地给他磕头。

连三老也都激动的跟着站起要下跪,忙被眼疾手快的杨默抬起来。

看着跪倒一片的百姓,杨默叹了口气。

百姓们的要求并不高,稍微给他们点好处,就会感恩戴德,可他娘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怎么就不愿意把人当人待呢?

看不得走到哪里就有人下跪的场面,杨默便把书院的事交给了蒙恬处理。

蒙恬身上带着杀气,尤其是那一双眼睛,若是不说话,只是看着一个人,心理素质差的能直接被吓死过去。

饶是杨默这种,有时候见了蒙恬本着脸,心中也咯噔一声。

因此让他来管理这些百姓,最合适不过。

虽然不喜欢被人跪着,但那种被人尊重和敬畏的感觉,却还是不讨厌的。

走在回国公府的路上,杨默脸上露出了笑容。

按照荀彧所说,七十八个孩子里,他扫了一眼,好苗子还不少。

当然,荀彧所说的好苗子,并不是说一定能成为他那种具有王佐之才的人物。

而是考个秀才没问题的那种。

杨默也不知道荀彧是怎么看出来的,但他既然信誓旦旦的说了,自己也没理由怀疑。

秀才便秀才,他虽然帮不了天下所有受苦的孩子,但能帮一个是一个。

从简陋的书院里出来,一直到半道上,心情都是很好的。

直到遇到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拖着一块块巨石从自己身边经过,看着他们脚上磨的血泡,以及嘴角因为饥渴干裂的嘴唇,再加上旁边一个奴仆打扮的人挥舞着鞭子时。

这份好心情被破坏了。

旁边的王营已经和杨默心有灵犀了,见大哥脸色一变,他马上兴奋起来。

不由分说,拍马上前,一鞭子抽在那耀武扬威,催促百姓拉石头的仆从脸上。

“哎呦,哎呦。”

那奴仆被打的脸上开了花,捂着脸在地上打滚。

周围的同伴见到,马上围了起来,刚想呵斥是何人那么大胆,一见是王营,全都吓的魂飞魄散。

王营在太原的名声,已经不能用声名狼藉来形容了。

当然,太原百姓对他倒是没有什么恶评。

但在世家子弟嘴里,王营的名声极差。

王营容不得太原城有比他还嚣张的人存在,因此所有的精力全都用来对付这些公子哥们。

以至于空有欺男霸女的心,却没有这个时间。

这些仆从自然认得他,赶紧上来请安。

被打的那个也不敢再哀嚎,因为他知道,嚎的越狠,挨的鞭子越多。

连滚带爬走到跟前,主动赔罪,理由自己都想好了,碍了王大爷的眼,小人该打。

王营也懒得理会,直接问他们这是干什么,为何如此欺辱百姓,谁给他的胆子。

一群人颤颤巍巍说了半天,方才把原由说清楚。

石头是运往城楼上的,以备战事时济州军攻城所用。

没人欺负百姓,这些人全都是自愿的,以工代赈。

就这种活,还有好多人抢都抢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