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树人先生的梗(1 / 2)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历经千年的开发,江南已经是成为了赵宋最为富庶的地方。

杭州城这里,聚集着大批官吏富商与地主。是江南最重要的财富聚集之地。

虽说之前连续遭遇兵灾,还被方腊放火烧城损失惨重。

可单单是登记在册就足有二十余万户的杭州城,依旧是沉淀着无数的财富。

王霄可以拉王禀他们一马。

一来是可以和西军结个善缘,二来可以低调行事躲在西军后面继续积蓄实力。

不过该收的好处,还是要收的。

勒索西军没意思,一群苦哈哈也榨不出多少油水来。

所以王霄一方面要开仓放粮,一方面怂恿西军去敲诈城内富户。

杭州城原本就聚集了江南无数的粮秣物资,方腊攻占这里之后也将这里当做是自己的老巢来经营。

城内囤积的各种物资极多。

用上赈济灾民的名义,再写上一句贼寇劫掠纵火,损失无数。那想要从中截流多少那就要看王霄的良心了。

对于赵宋,王霄的良心一向都是比较黑的。

至于让西军助饷什么的,也就是话没明说,可西军诸将都是懂的。

人家帮了你一个泼天的大忙,总该有所表示吧?

也不让你们自己出钱,只是让你们出面做一回恶人帮忙搂钱,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们是西军,打完仗拍拍屁股走人了,这边的人又能奈何。

王霄得到了实惠,得到了面子。

西军免了罪责,分润了功劳。

这么一看,居然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之前愁眉苦脸的西军诸将顿时喜笑颜开,郑重向王霄行礼之后,纷纷出门办事去了。

等到众人离开,王霄面上的笑容逐渐淡了下来。

“快点打吧,打完就该去燕云了。西军,嘿。”

生擒方腊的消息传出,各部都是士气大振。

消息传到汴梁城,赵佶兴奋的手舞足蹈,当即命令将方腊押解去往汴梁城。

王禀等人也不争功,实际上也没什么好争的。都表示这一仗是以王霄为主打的,方腊也是被王霄抓住的。

高俅等人心情舒畅,还高兴的给王霄写来了信件,让他再接再厉剿灭方腊余党,他们会在朝中为王霄运作云云。

唯一不高兴的,就只有童贯了。

感觉丢了面子的童贯严令各部停止前进,与汴梁城打起了口水官司。

方腊的确是被抓了,可方腊余党还在。他们聚集兵马于青溪,奉二太子方亳为主继续抵抗。

前边还在打仗,后面为了争夺功劳已经是吵的不可开交。

赵佶等人都认为方腊主力一战尽没,方腊本人都被抓了。那后续剿匪就是轻轻松松的小事情。

为了争夺功劳,朝中各派系你来我往吵闹的不可开交。

甚至童贯下令前边不许再打,坐视方腊余部缓过劲来。

对于这些,王霄都不在意。

他在杭州城内悠闲自得的编练兵马。

吵吵嚷嚷了一个多月,方腊都在汴梁城受刑了。这场争权夺利的争吵才算是有了结果。

王黼高俅等人以王霄擒获方腊,剿灭方腊军主力为功,成功笑到了最后。

西军各部兵马逐渐退出江南,准备更加重要的北伐燕云事宜。

而王霄则是被任命为两浙路安抚使,负责后续清剿方腊余部。

童贯一系看似吃了亏,打了几个月损兵折将却没什么功劳。不过他们却是成功的把王霄困在了两浙路剿匪,功劳更大的伐燕差事落在了西军的手中。

消息传到王霄这儿,他没有生气,反倒是笑个不停。

看过史书的人都知道,西军伐燕的结果是大败而归。损失之惨重简直就是触目惊心。

最后还是花钱从金人的手里买下了燕云之地,从而被金人看破了大宋虚弱的事实。

可这个时代的人,他们都不知道啊。

在宋人看来,辽国已经是被金人给打垮了。燕云之地不过一群残兵败将,绝无可能阻挡大军征伐。

而且北地多为汉人,只要大军开过去肯定是箪食壶浆迎接王师。

在童贯他们看来,这就是唾手可得的功劳。

赵佶已经宣布,伐燕功成者为王。他童贯就要封王了。

而在王霄的眼中,他可以在江南狠狠的扩充一番实力。等到西军惨败之后再北上,以救世主的姿态收拾残局。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打算,至于谁能笑到最后,那肯定是掌握了历史走向的王霄了。

西军开始逐步撤出江南,前往汴梁城附近集结,准备北伐燕云。

四月初一,王禀来辞行,王霄请他吃饭。

“安抚使,方腊之事的恩情。我王禀没齿难忘。日后但凡有什么差遣,只需捎封信来。王某绝无推辞。”

王禀是真的感激王霄。

如果不是王霄主动分了功劳,还为他们遮掩。那王禀以下诸将,没有一个能够落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