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欢喜不已,赶忙奔走相告。
对九龙仓众多股东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他们终于等到包王刚摊牌了,开价这么高,还是现金交易,这样的好事上哪儿去找?
于是,亲朋好友互相传话、劝说。
“赶快抛吧,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啦!”
众多九龙仓小股东们蜂拥而至获多利中环办公室,因为不能在交易所交易,只好通过经纪人由财务公司出面办理。交易所内人山人海,很多小股东们等了好几天才排上队。
大家都想将手中的股票卖给包王刚,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股票专家曾经发出忠告,在包王刚做出反应之前,最好的方法是持股静观;
另一方面,小股东多是华人,他们早就对置地管理九龙仓的方法不满,期望包王刚能在这场较量中胜出。
也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虽然置地率先发起收购令,启动宣传攻势数天,但依然无法得到众多股东的青睐。大部分小股东仍按兵不动。
直至包王刚公布收购方案,小股东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时不抛,更待何时?
从正式开始收购至收购结束,只用了一个多小时。上午9点钟之前,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购战宣布结束。
获多利报价23亿港元,罗杰当即给获多利签发了一张23亿港元的支票。
整个收购过程如此顺利、迅速,因此当时有人形容说:“包王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一场漂亮、干净利落的世纪收购战!”
在包王刚宣布已收购到5000万股九龙仓股票,掌握了九龙仓股权的49%之后,置地知道大势已去,遂认输作罢。
105港元的价格,自然比纽璧坚所出的100港元更加吸引人。
没有不爱钱的人。九龙仓的小股东们当然更愿意将自己手中的股份,卖给出价更高的包氏集团。
因此,星期一开市不到两个小时,包王刚便花出去了23亿港元,买够了两千万股。这就是说,包王刚原本准备在两天之内的行动,只用了短短两个小时就完成了。
当天十一点半左右,包王刚对九龙仓的控股权便达到了49%,掌握了这场闻名香港的九龙仓争夺战中的决胜权。
已经挣扎了许久的置地公司自然不肯轻易放弃,他们也在当天晚上六点半公开宣布增购九龙仓股份的决定,但是那时候,包王刚所购股份已经高达九龙仓总股份的49%,无论置地如何努力,都回天无望了。
收购结束时,置地公司所购股份为1330万股左右,远远低于包王刚。无可奈何之下,置地公司只能将自己名下一千万股九龙仓股份,以10.05亿港元的价钱,卖给包王刚。
九龙仓争夺战宣告结束,包王刚是最终的赢家。其实包王刚可以战胜置地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置地的轻敌。
当年香港有四大英资集团:怡和、会德丰、和记及太古。英资财团一向财大气粗,不把华商放在眼内,身为怡和成员之一的置地觉得包王刚不可能筹集那么多的资金,没有早做打算,才给了包王刚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