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共济会四大家族:杜邦家族(2 / 2)

可以说在美国,没有任何人能比伊雷内·杜邦更懂火药。

兴奋的伊雷内把消息告诉了父亲,并提议立刻开办火药厂。

但火药不是随便卖给平民就能供销完成的,最终还是只能卖给国家。

但是就算依靠杰斐逊的关系,这个生意也不好做,于是老杜邦开始盘算起来。

而这个时候的杰斐逊正好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美国西部出产的商品和农产品,运输都依赖着密西西比这条河的航道。

毕业后9年间,他一直致力于化学研究,获得了两项无烟火药专利。

这时候,杜邦家族企业的总裁,是杜邦的堂叔犹仁。由于家族式的“伙伴“制度和财产公有,已不适合竞争,杜邦家族开会决定分家。尽管犹仁还是杜邦父亲拉蒙一手带大的,但犹仁却连一股也没分给杜邦。杜邦对公司贡献巨大,却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他除了薪水和专利权金以外,一无所获,一气之下,他脱离了堂叔犹仁的公司。杜邦去了肯塔基州,帮堂兄科里经营钢铁工厂。后来他们把钢厂转手卖给联合钢铁公司,用得来的资金加上自己的2.5万美元,开发市内的电车,生意十分兴隆。

杜邦32岁那年,堂叔犹仁总裁死于肺炎。犹仁死后,杜邦家族在旅馆举行秘密会议,有人以为,犹仁一死,公司就要乱了!由于犹仁死得突然,没留下遗嘱,家族乱成了一锅粥。大家在家族会议上吵得很凶,谈不出什么结果。最后,董事会决定卖掉公司。

仅限于杜邦家族的干部会议,到了最后表决的时刻,主持人亨利上校建议说.全部家当如果卖掉的话,值1200万美元。各人拿分得的钱去存银行,利息低得可怜。不如把它按2000万美元抵押给家族的某个人,这个人按银行的利息付给各位股东。这当然是划算的,大家纷纷同意。可是,谁愿意做这个冤大头呢?亨利上校胸有成竹地说,有人愿意这么做。于是,杜邦当上了新的总裁。

这一年12月,杜邦总公司移人威明顿,落脚在一座8层楼大厦中。接着,7月的美国独立纪念日中,杜邦公司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庆祝会,会场高朋满座,家族亲友连同900名公司员工,共计有3000多人,在夜晚的特拉华河畔欢聚,人们饮着香槟酒,翩翩起舞,还放了焰火。

杜邦穿着比与会者显然考究得多的细格纹西装。他的面孔十分亲切,明澈的大眼泛着湖蓝色的光,脸上时常挂着微笑。除了精于化学,他管理事业的风格也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性格,或许可以用蛛网来比喻吧,是比较内向的,如同他温和的外貌一般。但他却能用细而柔韧的蛛丝,让对手于不知不觉中动弹不得。

杜邦当上总裁后,特地从肯塔基乡下请来了一位“军师“。此人名叫拉斯科布,才23岁。杜邦和他是同学,知道拉斯科布是个少年天才,经营才能就连自己也自叹不如。

杜邦果然是慧眼识才。拉斯科布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夜以继日对公司账目进行分析。清理账目后,拉斯科布两眼发亮,他向杜邦报告说,整个杜邦公司的资产实际接近3000万美元!就是现在以2000万美元卖掉,我们也净赚了近1000万美元,我们捞到了一个天大便宜事!

拉斯科布又建议杜邦,开始一个巨大的收购计划。他们收购了雷伯诺化学公司和东方火药公司。至此,杜邦公司在庞大的火药市场上,已经拥有75%的占有率,而如果单就黄色火药的占有率来说,杜邦公司已占了100%。

对外扩张走完了第一步,杜邦就把目光转移到企业内部来了。他重新划分四大部门,后来又增设了一个新的部门——研究部门。杜邦对拉斯科布异常器重,让他掌管公司的财务大权。杜邦任人唯贤,对其他优秀的青年人,他也大力提拔。他网罗了大量的来自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的英才俊杰,安排在他的研究机构中。他让这些人研究开发火药以外的新产品。而担住董事长的科里,则盘算如何垄断火药市场。

杜邦和科里决心把黑色火药市场占有率,从75%提高到100%。杜邦强硬地宣布,不管前途多么艰难曲折,本公司都必须坚定地执行垄断计划。在西部的加州,前任总裁犹仁的女婿培顿,经营着一家名叫“培顿“的中型黑色火药工厂。按理,培顿也算半个杜邦家的人了,杜邦也不放过他。杜邦强行购买培顿的股份,弄得培顿恼火至极,终于闹到了法庭上。但是一个小小厂子,哪能敌得过强大的杜邦公司,培顿终于屈服了。

杜邦财阀的血腥垄断,比同时代的洛克菲勒还要厉害。杜邦公司有个老职员瓦德尔,曾经担任过营业部负责人,自从犹仁去世后,他就自立门户,创办了一家“巴卡伊火药公司“,跟杜邦公司对着干。杜邦派拉斯科布去同瓦德尔谈判,打算买下他的公司。瓦德尔却一口回绝了,而且干得很出色,打破了杜邦的一统天下。但是没过多久,瓦德尔的火药工厂突然发生了爆炸,遭致停产。

瓦德尔一口咬定是杜邦干的,并给各报社发出密函,揭发这件丑闻。瓦德尔还向所有联邦众议员和参议员揭发杜邦公司向总统行贿的丑闻。这消息犹如突然引爆的一枚定时炸弹,使总统成为众矢之的。

瓦德尔这人还真不是好惹的。联邦法院经过长时间审理,判定杜邦公司败诉。因为违反了“夏曼垄断禁止法“,杜邦公司有罪。法院还根据这个法律给总统判罪,并下达了行政命令。但是,此时总统已因任期已满而下台了。

新总统上台后,杜邦派他的法律顾问乔治,去游说总统。他说:“总统先生,不远的将来,欧洲一定会发生战争,只有杜邦获得独家制造火药的权力,国家和安全才有保障!“总统认为乔治的话不无道理,于是下令举行听证会,他打算听听各方面的意见。

参加听证会的陆海军司令、政府各部首脑和各大学教授听了杜邦的发言后,一致认为:在非常时期,由杜邦公司对火药制造业进行独霸,对于美国的安全保障,有百利而无一害。

总统最后裁决:杜邦公司改组成三家公司。其实这是遮人耳目的做法,这样做,既免于违反“夏曼垄断禁止法“,又保护了杜邦公司。杜邦公司一分为三,实权仍牢牢握在杜邦堂兄弟几个手里。

不久,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杜邦公司的火药供不应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杜邦向华尔街大阔佬摩根贷款1400万美元。贷款之前,杜邦反复琢磨过,年息是6%,而且要拿公司股票作抵押;到时候如果还不起,公司就要落入摩根的掌握之中了。但他分析,美国迟早会介入欧洲战争,对火药的需求将猛增,到那时,杜邦公司将攫取巨大的利润!

杜邦拿贷来的巨款,创办了5个火药工厂,其中田纳西州的工厂是世界最大的无烟火药工厂。

杜邦的预见太准确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方面使用的火药,将近一半是由杜邦公司供应的。随着战火的蔓延,杜邦一下子赚进了4500万美元的暴利。至此,庞大的杜邦帝国已经成形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美国的大老板们趁机大发战争财。由于威尔逊总统宣布美国保持中立,因而交战双方,不论是英、法、俄国一方,还是德国一方,都向美国各企业订货。除了火药,参战各国还大量采购军用汽车和卡车;美国国内汽车需求量也直线上升。这时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即GM公司,它集合了别克、奥斯摩比和凯迪拉克三大汽车公司,由于迅猛地扩充发展,造成了资金短缺,职员的薪水都发不出来了。GM老板杜朗向银行贷款,但华尔街各银行受摩根商行控制,没有他的指示,谁也不敢轻易贷款给杜朗。杜朗快要走投无路了。

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美国政府将钢铁列入战争物资范围,规定对钢铁征收战争特别税。制造汽车离不了钢铁,GM公司更是雪上加霜,股票狂跌。杜邦看准了时机,一下子买进了2500万美元的GM股票。杜朗只好把GM公司董事长的宝座,拱手让给了杜邦。杜邦握有GM公司23%的股票。

杜邦接着又进军染料行业。公司的技术人员用生产TNT火药的副产品,作为生产化学染料的原料。杜邦公司还开发出入造橡胶和涂料。后来,又陆续开发出人造纤维、塑胶。

对于杜邦公司来说,1938年9月21日,真是个历史性的大转折点。全美国的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尼龙“的出现。由卡罗萨斯博士8年前开始研制的成果,终于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尼龙不负众望,大受欢迎,出尽了风头,连人造丝和人造纤维也被它取而代之。杜邦公司先把尼龙丝袜让公司内的女秘书们试穿,然后投放市场。尼龙刚一上市,全美国各地女性看到广告后,便蜂拥而至百货公司及零售店,销售盛况空前。仅这一年,就卖出尼龙丝袜子6400万双。也就是这一年,独占世界丝袜市场的RB人造丝袜被彻底地击溃了。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杜邦已经69岁,退居二线,但他仍然参与公司重大决策。

为了战争的需要,德国和美国均秘密研制原子弹。流亡在美国的德国犹太人、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加速研制原子弹。总统批准了这项名叫“曼哈顿计划“的项目,并且归陆军部领导。陆军部把“曼哈顿计划“全部交给了杜邦公司。陆军部和杜邦公司签订的合同中,规定除成本外,利润仅为1美元。

杜邦公司为了这项制造原子弹工程,将全体职工6万人由东至西搬迁了4345公里,到头来却仅仅索取1美元的利润,实在奇怪。原来,杜邦公司是为了洗刷“借战争发横财的军火贩子“这个丑名。不仅如此,杜邦考虑得更远,公司可以借此网罗大批最优秀的科学家,战后借这项专门技术可以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

1945年8月6日,杜邦公司制造的铀235原子弹投在了RB广岛;同年8月9日,美国人又在RB长崎投下了钚239原子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杜邦家族渗透到了美国政界。朝鲜战争时期杜鲁门总统的国务卿艾奇逊原就是杜邦的法律顾问;当时的司法部长克拉克,是杜邦的心腹;国防部长詹森也是杜邦的人。就连中央情报局长达列也曾在杜邦直属的联合水果公司任董事长。

1954年4月5日,为杜邦帝国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皮埃尔·杜邦与世长辞,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