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是事实,朱榑对朱梓是真的不错。
“是谁告知朱榑,朱梓的事情的。”老朱问道。
这还用问吗?猜都猜到了。
老朱冲着陈恪询问,陈恪也只能勉强开口道:“齐王殿下说过,是收了达定妃的信知晓了潭王殿下的情况,这才风风火火赶过去的,幸好去的及时,不然就出大事了。”
老朱可没有想逼着自家儿子自焚的想法。
朱梓能逃脱一命,老朱还是很庆幸的。
“你去的不及时吗?”老朱问道。
及时啊,不仅及时,朱梓夫妇都是他救出来的。
他这不是想说明,朱榑去了还是帮上了些忙的。
当时的一些前因后果,陈恪早就告诉老朱了。
老朱的这个反问明显是得挨着揶揄的。
陈恪无言以对,老朱没好气地道:“哼,她倒是信她儿子。”
说的是谁,显而易见。
老朱既然只是报复陈友谅才纳的达定妃,那为何还剩下朱榑和朱梓呢?
还不是老朱本身就对达定妃有意思?
陈恪心中吐槽,自是不敢把这话当着老朱的面说的。
说着,老朱又道:“朱梓在长沙时长举办诗会,跟着他的士子不少?”
朱梓造假钞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此,陈恪在折子中不得不告知老朱。
“是,潭王殿下在这群士子中很有威望,很多人愿把潭王赐的假钞主动上交。”陈恪回道。
陈恪回答后,老朱并未标明态度,只抬头瞅了一眼朱标。
其实老朱他自个儿都有些纠结,他儿子分藩出去,名声差人孬种,他着急,有本事名声好,他也会担心。
好在,朱标这个大哥有绝对的威望。
而且,朱标有足够的能力压制他的这些兄弟们。
之后,老朱不再询问长沙的事情,只接着问道:“你说就连朝廷都不能赶造宝钞,你再继续说说。”
对这个问题,老朱明显已经听进去了。
老朱既然愿听,那陈恪就上心多讲讲。
顿了一下,陈恪道:“陛下,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是需要经济以及军事两方面做支撑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济是支持一场战胜能否取胜的关键,因而发展经济是至关重要之事。”
老朱是在战场中拼杀出来,如何打仗比陈恪清楚的多。
在这个问题上陈恪没有多言,转而便说到了经济上,道:“经济的发展并非是加造宝钞,宝钞只是支撑人们以物易物的一个载体罢了,在市面上商品不足的时候,只能让宝钞跟着崩盘,若想维护宝钞的地位,那就必须得有计划的印刷。”
一个国家掌控着印钱的能力,可没哪个国家敢无节制的印刷。
说着,陈恪举了个例子,道:“无论打仗,亦或者是兴修水里,需要的都是粮草,宝钞又不能当吃当喝的,这样说吧,比如市面上总共才只有十个馒头,而打仗前却加造宝钞要买一百个馒头,其结果肯定是,宝钞贬值馒头涨价,但最后却只买回了十个,甚至连十个都没有。”
问题是提出来了,接下来就要解决问题了。
“还是那句话,若想解决这一问题,朝廷需要的是生产馒头,而不是加印宝钞,自然想要完成这一点是极难的,现在的土地使用率还很少,另外手工业这也是盘活经济的一个必要手段,这些都需要人口,因而鼓励生孩子这是必须的,当然,人口繁衍过多也是有害的,在鼓励生孩子的同时,要给后世之君立下规则,在达到一定程度上,马上制止这一规定。”
现在改名为红薯的那玩意,正好可养活增长的人口。
“那红薯保存的怎样了?”老朱问道。
马上就要入冬了,并不是红薯最佳种植之时机,因而只能先保存起来等到来年春天再做耕种。
“目前没任何问题,陛下尽管放心。”
回答了老朱的问题,陈恪随之道:“陛下可还记得臣说过,允许宝钞自由兑换金银之事?”
得到老朱的肯定回答后,陈恪道:“大明的金银储备太少,不能兑换金银,人们会对宝钞升起戒心,因为提升金银储备那是必然的。”
大明现有的金矿银矿太少,即便有,目前也难有挖掘的能力,想要有足够的金银的储备只能从其他地方想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