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穿上皮鞋去跑步(二十六)(2 / 2)

一旦有市民抛出食物就会有百十只海鸥拍打着翅膀欢叫着排队飞来,在空中享受完食物后,飞向高处,然后渐渐散开。这一刻,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与自然”。

冯惜春买了海鸥的食物,把食物洒向空中,静静的享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蜜晓林的母亲在百步远的地方就看见了冯惜春,一袭白色套裙、白色围脖,高佻的身材,使她的人群中尤为突出。

走近时,更是惊叹于她的美。举手投足间简直是古代美女的翻版。

当蜜晓林喊冯惜春,她转过身来看到蜜晓林的母亲和姐姐时感到了惊奇和意外。蜜晓林的姐姐微笑着向蜜晓林解释说:昨晚我们已经见过了。

午晚是在“过桥园”享受的昆明特色食品“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是用大米磨成浆,加工成圆柱型线状的一种地方食品。

相传是古代一位书生在一座木屋苦读,离木屋不远处有一座桥。她的妻子每次都要过桥送饭给他。因为路途遥远,每次饭菜送到时已经凉。妻子见丈夫日渐消瘦极为心痛,后来就想了办法,用鸡汤熬成高汤放在土罐中,到过桥上时,把米线放入土罐中,过桥端米线给丈夫,丈夫打开土罐时,汤还微热,米线也刚好烫熟,吃起来香甜可口,精神百倍。

“过桥米线”因此扬名。

下午,到机场接蜜晓林的姐夫。

下了飞机,姐夫和马帮师傅显得极为消瘦和疲倦,蜜晓林生怕姐夫哭出声来,没有让母亲和姐姐去而是约了冯惜春去接。

晚间,到“忆江南”茶室喝茶。冯惜春弹了几首欢快的云南民间小曲,以便给大家解闷。

姐夫在给大家讲一年来路上的所见所闻,他本身就是老师,口才佳,声音大,讲述起来绘声绘色。

正讲到精彩处时,有一位戴太阳帽,留着山羊胡子的陌生人走到桌前。自称是一位导演,对他刚才的经历很感兴趣,留下了名片让蜜晓林的姐夫把他过去一年的经历整理成文字给他。

这晚上,蜜晓林的姐夫整晚都没睡着。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开始动手写自己的经历。晚上,冯惜春演出完了帮他进行文字处理。整整一个星期,七万字出来了。(马帮半年进京路程中所见所闻蜜晓林的姐夫都写在日记里)

导演看完后,给他打了电话,要求签约。在稿酬方面,蜜晓林的姐夫不要任何东西,只要求对方在普洱茶乡建立一所希望小学。导演为此大为感叹,并表示要发动同行募捐,争取建两所希望小学。

受此启发,冯惜春请人为此写成评书,请来电视台记者和评书艺人。每晚评书艺人讲述完马帮进京的经历后,请蜜晓林的姐夫现身,然后为普洱茶乡建立希望小学而募捐。

短短一个星期时间竟然募捐到二万多元。

蜜晓林的姐夫满意的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普洱茶乡。他停薪留职一年,为家乡带回来了修建两所希望小学的钱。他觉得他的所作所为就一个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