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是时候打永州了(1 / 2)

宝庆府绿营守备姜淮和桂阳府绿营参将马泳收到刘光耀的出兵命令时,都气的骂娘。

大冬天的也就不说了,这马上过年了,大部分士兵都给放假了,现在却要出兵,谁能乐意?

但是军令就是军令,两人若是敢拒绝奉命,那刘光耀完全可以对他们二人先斩后奏。

贻误军机,这可不是小罪。

不过好歹刘光耀也知道大过年的让人出兵实在不地道,所以在信中给他们许下了可以就地筹措军饷粮草的承诺。

换句话说,他们出兵东安县之后,缴获的一切战利品都交给他们支配。

更简单一点说,就是进入东安县这种敌占区之后随便烧杀抢掠,只要能剿灭反贼,东安县的百姓死活都没关系。到时候刘光耀一道折子都可以把这事情安到反贼身上去。

朝廷要的只是剿灭反贼,至于百姓死活那跟他们有什么关系,肯定都是反贼干的。

这让姜淮和马泳两人心里舒服了一些。

然后开始集合军队,准备辎重粮草,征发民夫。

打仗可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要做的准备工作相当不少。一般的军队在接到出征的命令之后,能从正常状态完全进入战备状态,没有两三天是搞不定的。

当然,这里指的是古代这种冷兵器部队的常备军。

如果是乡勇团练这种乡绅武装的话,可能会更慢一些。

两府的清军还在准备出征的时候,消息就已经摆在了沈墨的案头。

沈墨看完后扔给了铁牛,铁牛看完立刻兴奋地请战道:“主公,要不让我回去领兵吧,零陵县的乡绅地主们都被吓破了胆子,现在一个个的积极主动要求分自家的田,一个有卵子的都没有,忒没劲了。还是让我回去领兵狠狠揍那些汉奸兵吧,再让我闲下去我都快长毛了。”

零陵县现在的确在没有一个敢抗拒分田的地主了。

他们就算不怕荡寇军,也随时担心会被自家的佃户和家奴杀了来当投名状,这样的例子已经有现成的了。

地主阶层可以说是最顽固的一群人,但也是最善于见风使舵的一群人。

尤其是许多能够传承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大世家更是擅长此道。

只要他们能在新的统治者身上找到新的利益点,他们就会快速的转变方向选择投效。

地主们发现田地肯定是保不住的,而舍弃田产还能保住性命和部分家产以及商铺,家中子弟们还有了做官的机会,所以分析利弊之后迅速地选择了妥协和拥抱沈墨的所有政策。

既然无力反抗,那就尽情享受。

目前为止,在县衙登基愿意担任预备吏员的乡绅子弟已经超过了百人,甚至其中有一小半都是拥有功名的。

其中童生占了一大半,秀才也有十几个。

甚至其中还有一名举人,叫做陈修远,也就是那位串联本村农民杀了地主,然后派人来请沈墨派人去主持分田的贫寒书生。

这哥们考上举人之后没有考上进士,但是有没有钱跑关系买官,所以就一直蹲在家里等着朝廷有了空缺后补缺。新笔趣阁

结果这三年清廷一直和吴三桂打仗,根本想不起他这样一个小小举人。

吴三桂败了之后,原来他占领的地盘上出现了许多官职空缺,这哥们本以为自己有机会了,在家里兴奋的天天等着吏部的通知。

结果等来等去依然没有消息。

后来一打听,朝廷因为连年打仗,搞得国库空虚,所以皇帝下旨,那些候补的举人谁先掏钱,谁掏的钱多就给谁先补缺。

在康熙看来,这是一举两得的良策,既能填补国家官员空缺,还能顺便给朝廷创收,多好的事啊。

可是如此一来,那些家境贫寒的举人就倒了霉了,为了考试早已经耗尽家产,现在哪里还有钱去给自己买官啊。

许多人大呼不公平,上书朝廷抗议。

但是人康麻子说了,这事情很公平啊。大家都是举人,又不是什么文盲,谁先给钱谁先让上任,很正常啊。

你不交钱,朝廷也没说不给你官当,只是得往后稍稍,以后有空缺了你再补上就是。

陈修远很失望,从此就有些心灰意冷了,在乡里给人当私塾教师,教一群地主家的孩子启蒙为生。

反贼来了,攻破了邓氏,宣传的一系列政策也传到了陈修远的耳朵里,他敏锐的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老子是要当官,当不了清廷的官,那就当反贼的官。

这伙反贼看着气象不凡,行事颇有智慧章法,说不定就成了呢。

说干就干,陈修远回去立刻找了几个本家兄弟,四处串联纠集了一大群人,趁着黑夜闯入地主家里杀了地主,封锁粮仓和库房,第二天就派人来零陵县城找沈墨来了。

鉴于他的表现突出,沈墨直接让给他转正,让他担任了零陵县衙户房司吏,带着一群地主乡绅的子弟去分这些人自家的田。

陈修远吃透了各项政策后就立刻出发了,办事很是认真,既有原则,也有灵活性,表现的很能干。

沈墨感慨不已,觉得这些八股文选出的人才还是有不少能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