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贼占西康,大战在即(1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伦 3334 字 2021-09-20

虽然说海西钦陵这一次选择破局的方式实在是让人惊诧、甚至是感到惊艳,但是真正对于大局的影响仍是非常有限。

一个人再怎么能力卓著且强大,但终究还是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当钦陵作为吐蕃的大相,能够调动这个国家所有军政力量的时候,的确是让人敬畏有加,甚至就连大唐都数次折锋饮恨。

可是当这些条件都不再具备,钦陵也仅仅只是一个因为旧年的身份、事迹而略显特殊的豪酋而已,凭海西一地的力量,远不足以支持他将自身的能力完全施展出来,也更加不可能正面对抗大唐与吐蕃这样的强大帝国。

所以钦陵在回到海西伏俟城之后,第一时间便派遣其弟赞婆奔赴海东,加强与大唐的联络。不只没有坐地起价的违背此前的各类约定,甚至还主动做出了更多的让步,希望大唐能够更快的将人马派驻到此前所约定的位置,将榷场建立起来,而噶尔家也愿意负责承担更多的物资消耗。

有关这一点,陇边官员们自然不敢擅自做出决定,唯有继续遣使、快马入京进行请示。

如此人事消息往来之间,时间也是快速流逝,季节很快便从秋天进入了冬天。而大唐、吐蕃与海西噶尔家之间的各种明争暗斗,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世道中的人事,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特别这相关三者,无一不是当世威名赫赫的大势力,有着太多的利益相关。而就算没有什么利益的牵扯,时流们也热衷于去讨论大势力的荣辱兴衰。

时下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发达便捷的传媒条件,但长安作为一个华夷云集的大都邑,来自天下各方的时流民众们对于相关的事情也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市井坊间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议论。

原本在这些议论当中,大唐的存在感还不算是太强,民众们所讨论最多主要还是吐蕃那一对君臣之间的各种纠葛争斗。

虽然大唐在这当中已经介入颇深,但民间所知仍是有限。所以当许多唐人在讨论起相关话题的时候,往往都有一种置身事外的超然、以及幸灾乐祸,对大唐而言,这双方自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无论哪一个遭殃,都是让人感到欢乐的事情。

甚至不无民众热心的为朝廷出谋划策,认为不该错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朝廷应该积极的进行介入,从而再洗早年在青海所遭受的兵败之辱。

虽然说早前朝廷在青海已经颇有胜绩,且已经实际占有了海东。但这对大众而言,仍然远远不够,大唐民风自有豁达大气的一面,但同时也是非常的记仇,对于曾经伤害折辱到大唐的那些周边势力,报复多少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持续不断的反击报仇,直到对方彻底的臣服、或者是完全的消灭。

民众们对此并不止于口舌之间的讨论,更有实际的付诸行动。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未必能亲自披甲从戎、为国开疆拓土,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参与其中的途径。

设立在大明宫丹凤门外的铜匦,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民间投书,这一次可不是为了鸣冤诉苦,又或罗织冤狱,而是各种民间人士苦思冥想所构计该要如何插手吐蕃君臣内斗、从而为大唐谋取利益的策略。

那一份热情,大有一种肉食者鄙、我为国家寻求出路的情操。而相关的上书,也自有吏员整理后呈送大内,李潼甚至还特意抽出时间来翻阅了一番。

这当中绝大多数所谓的计略,不免都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这倒与智力问题没有太大关系,毕竟军国谋计并不是头脑一热就能计议周详,当中所需要的各种复杂资讯与判断,远不是普通人能够接触全面,所以思虑也就难免偏颇。

但李潼倒不觉得这件事有多可笑,虽然这些上书计略大半都无参考的价值,但背后却代表着大唐民众们对国家富强的期待与责任感。特别在同矛盾深刻的吐蕃国情相比,更尤其显得大唐民众们的可爱。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献计都全无可取之处,当中还是有一些来自民间的智慧不失精彩之处。而对于这一类的献计,李潼便也挑选出来,着令有司召见相关献计者,进行考察录用。

虽然说大唐的选礼已经算得上是周详细致,但任何的选举之法也都难免遗珠之憾。既然发现了野中才遗,良才拣用也是应有之义。

对于陇西方面所进行的请示,朝廷所给与的回应是且依故计,此前所约定的合作事宜继续进行,同时挖噶尔家墙角的小动作也不必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