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郭崇韬之死3美玉瑕疵(2 / 2)

4月,李存勖降制,将李存审由幽州调回汴州。

然而李存审终究还是没有等到那一天,在诏书送达幽州之前,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至死都没有完成见李存勖一面的心愿,含恨离世,享年63岁。

李存审去世前,口述了一封遗疏,陈述不得入觐之遗憾,言辞恳切而凄凉,令人读之泪奔。

李存勖读完遗疏,大受感动,“震悼久之”,下令追赠尚书令,废朝三日。

另外,《新五代史》等史书以“符存审”载之,复其本姓,身为李克用最得意的养子,却未被列入“义儿传”,因为他的子孙在后来异常发达,极为显贵,在当时,更名改姓是一种耻辱(除非是皇帝赐国姓),所以养子们在飞黄腾达之后多会选择恢复本姓,如高季昌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大丈夫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所以吕布听到“三姓家奴”才会暴跳如雷。

那么李存审的子孙发达到什么地步呢?

据记载,李存审生有九个儿子,九个儿子官职最低的也是节度使,其中老四叫李彦卿(符彦卿),日后最为显赫,因为他有三个女儿,其中两位都嫁给了后周世宗柴荣,即宣懿皇后和宣慈皇后(周太后),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宋太宗赵光义,即懿德皇后。

一门三皇后,所以李存审的儿子、孙子辈儿在北宋享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

2,李嗣源

对于李存审,郭崇韬还算是客气的,只是物理隔离,不让他与李存勖见面。而对于李嗣源,郭崇韬的手段就更加毒辣了。

首先是制造舆论,散播谣言。

郭崇韬曾对左右人说,李嗣源胸怀大志,有胆有识,不是久居人下之人,而诸皇子皆不成器,李嗣源将来一定可以威胁江山社稷。

乍听起来似乎是很有道理。然而,这句话如果不是后人站在上帝视角强加给郭崇韬的,那就是郭崇韬对李嗣源的恶意诋毁了。

因为李嗣源比李存勖大20多岁,论辈分是李存勖的哥哥,但看实际年龄,二人几乎相差一代人,李嗣源完全是叔叔辈儿的人。

郭崇韬说这句话的时候,李存勖刚刚三十多岁,年轻力壮正当年,李嗣源已经奔六,年近花甲。郭崇韬的意思是,这个三十多的壮汉死了之后,六十来岁的这位会造反……完全不符合常理。

李存勖年轻力壮,酷爱运动,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您咋知道他会死于非命、飞来横祸?如果他健健康康活到五六十岁再驾崩,那么李嗣源已经七八十岁了……

我个人认为,郭崇韬应该真没说过那句话,只是后人为了证明李嗣源是真命天子,而借用郭崇韬之口罢了,如同现在很多心灵鸡汤都借用鲁迅先生一样。鲁迅先生说,我真没说过那句话。

郭崇韬说过与否,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郭崇韬确实对李嗣源下手了,而且是软硬兼施,花式迫害。

比如,他先怂恿李存勖杀了李嗣源。他险些就成功了,李存勖差点儿被他劝动,只是因为李嗣源反迹未明,没有充足的证据就擅杀劳苦功高的大将,是军中大忌。想想朱温擅杀王重师的后果吧。

在商议伐蜀统帅的人选时,李嗣源这位河东集团硕果仅存的第一梯队老将,获得了一致拥护,而郭崇韬却不愿让李嗣源再度立功,于是将其“捧杀”,说只有李嗣源才能抵御契丹,因此李嗣源不能离开河北。

也许郭崇韬阻挠李嗣源挂帅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伐蜀重任会落到自己肩上。

阻隔李存审、排挤李嗣源……世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郭崇韬自认为精通权术,是政坛上的不倒翁、惊涛骇浪中的弄潮儿,却弄巧成拙,代替李嗣源伐蜀,速取灭族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