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值得玩味的,就是王建对这场内讧的盖棺定论。王建当时给出官方权威通报,说是太子谋反,将王宗懿追废为庶人,给唐道袭追赠太师,赠谥“忠壮”,在其老家阆州为其立碑纪念。
唐道袭虽然在冲突中被击毙,但他所代表的政治势力依然存在,蕴含着不可忽视的能量。王建都不敢借太子之死对其进行清洗,而是反诬亲儿子谋反。
这件事足以说明游戏已经失控,连最初的顶层设计者王建都要蒙冤。
2,乾化五年(915)11月3日,成都皇宫内突发大火,百尺楼(王建自入成都以来所得金银珠宝全部藏于此)化为灰烬,损失极为惨重,人员伤亡不明。
王宗侃等人率兵请求入宫救火,王建闭门不纳。一直到第二天,大火仍未被扑灭,王建出宫短暂地接见了群臣,命他们求神拜佛、视察京师,随后又返回皇宫,紧闭宫门,严禁任何人进入皇宫。
3,“太子谋反案”之后,枢密使潘炕一直催促王建尽快册立新太子,以绝人望。到底是哪些人在“望”?
而在册立王宗衍为太子后,潘炕就以年老体弱为由请求退休,逃离了政治场。他的敏锐嗅觉告诉他,国家将要大祸临头。
在“太子谋反案”前后,潘炕究竟看到了、或者说感觉到了何种信号?到底是哪些人在觊觎储君之位?
4,前太子王宗懿死后,王建打算在王宗辂和王宗杰之间选一人当太子,特别是王宗杰,“诸子最材贤”,在立了王宗衍之后,王建流露出要废掉王宗衍而改立王宗杰的念头。于是,王宗杰突然莫名其妙地离奇暴毙,死因不明。
显然,这是一次政治谋杀,王建“深疑之”,但也仅仅局限于“疑之”,史书甚至没有记载王建派人调查皇子王宗杰的真正死因,更不用说追查幕后黑手了。
5,立王宗衍为太子后,王建越看越觉得王宗衍非守成之主,曾发出感慨,说“吾百战以立基业,此辈其能守乎?”于是对当初极力主张立王宗衍的张格十分反感,特别是王宗杰离奇暴毙后,王建对张格由厌恶转变为怨恨,便想动张格。
老规矩,先要罢了张格的宰相,贬官外放,然后一贬再贬,寻赐自尽。然而在徐贤妃的大力庇护下,王建居然不能把张格罢相贬官。
虽然是皇帝,但王建的权力已经十分有限了,连张格都动不了。
6,宦官唐文扆阴谋政变,未遂。
这件事非常吊轨,详情并未见诸史料,只留下只言片语的零星记载,却足以窥见深宫大内中的凶险诡异:
王建病重期间,忽然诏令“养子帮”核心人物王宗弼进京“护驾”。王建身边的侍卫全部换成了归宦官唐文扆指挥的中央禁军,王建等于是被宦官唐文扆软禁在宫中。王宗弼竟然无法与王建见面。
每当王宗弼等请求入觐,唐文扆便假托王建口谕,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其亲党潘在迎(宰相潘炕之子)认为唐文扆的政变阴谋不会成功,于是就向王宗弼泄密。王宗弼带着亲信强行闯宫,终于见到了奄奄一息的王建,于是将宦官唐文扆所作所为如实禀报。王建大怒,将唐文扆贬出朝廷,呼唤太子王宗衍入宫,随时准备接班。
王宗弼也因此成为托孤重臣之一。
上文即史料所载。
疑点:唐文扆是拥立王宗衍为皇储的元勋,在王建即将龙驭上宾、太子王宗衍即将转正的时候,他到底想搞怎样的政变?难道是废掉王宗衍?唐文扆控制王建的真实动机成为本案的关键,也成为一个永远不为人知的秘密。
王建向来宠信宦官、排斥“养子帮”,却在病重期间召唤养子王宗弼进宫“护驾”,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才会使王建的态度出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宦官唐文扆政变未遂,成千古谜案,我们虽然无法破案,却可以一窥前蜀核心权力圈的凶险,水很深。
至此,我们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到,在王建生命的最后这几年,朝中似有一股不安分的暗流,而它所蕴含的能量是十分惊人的,以至于王建都要竟让三分。
前蜀的政治正在逐渐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