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诸马争槽3(2 / 2)

拓跋恒、丁思瑾,都是开国功勋,跟着马殷打天下的革命老前辈,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马希范还不敢进行肉体消灭,对于其他人,马希范就没那么客气了。

南楚著名文化大V、隐士戴偃,自号玄黄子人,祖籍昇州(今江苏省南京市),唐末躲避战乱,逃到湘阴(今湖南省湘阴县),故部分史料(如《资治通鉴》)笼统地说他是湘阴人。此君擅长吟诗填词,尤其擅长讽刺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位合格的网络喷子、键盘侠。

他目睹了湖南人民由盛转衰的变化,看到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大笔一挥,写了一百首讽刺时政的诗歌,装订成册,取名为《渔父诗》。

某日,马希范同志意外读到了“黑楚圣经”《渔父诗》,不由得勃然大怒,回头问左右:“戴偃是什么人?”

左右人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不知道他是想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是想打击报复,于是较为中和地回答道:“一个诗人,粉丝挺多的那种,不过生活过得是穷困潦倒。大王给他一个参军、主簿之类的位置就可以了。”

马希范听左右这么说,忽然豁然开朗,说道:“对对对,是得给他一个官儿做。既然他写《渔父诗》,那我就赐他钓鱼去吧。”遂下令把戴偃一家软禁在碧湘湖,同时给看守的官兵下达了一条秘密命令:任何人不准接近他们(公私不得与通)!

也就是说,马希范要把戴偃一家活活饿死。

关于戴偃的结局,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一便是被饿死在碧湘湖;

其二是说快要饿死的时候,戴偃把妻子儿女叫到身边,说咱们分头逃跑吧,能活一个算一个,夫妻二人育有一儿一女,老两口掷骰子,最终儿子跟娘跑、女儿跟戴偃跑,随后戴偃带着女儿成功逃离碧湘湖,从此隐姓埋名,销声匿迹;

还有第三种说法,是第二个说法的续集,说戴偃带着女儿一路向南,打算投奔岭南,逃到永州的时候,听到了马希范去世的好消息。

骄奢淫逸与沉溺酒色形影不离,这两大爱好必然导致财政赤字,应对财政赤字的方法则是转嫁压迫,让全国百姓为之买单,正直的臣子必然劝谏,而“二代”们几乎都不肯听……

这就是“二代治国”的一般套路。“二代治国”的标准套餐中,还有最后一道不可或缺的压桌大菜,那就是猜忌勋旧宗族。马希范当然也齐活了。

首先进入到马希范清理名单上的,就是马希旺。

马希旺是马希声的同母弟,母亲是袁氏;马希范的生母是陈氏。马希声与马希范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袁氏比陈氏更受宠,子以母贵,庶出的次子马希声成功挤掉了嫡长子马希振,还让马希振不明不白地去世。

在群臣拥立马希声的时候,长子马希振已经去世,所以就按长幼次序,推戴马希声袭位,而马希声和袁氏也坦然接受,毫无客套礼让。

这让同日出生的马希范十分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