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非要矫情的话,在公元947年,中原被契丹人正式统治。
后梁与后唐有半年的重叠共存期;后唐与后晋亦有短时间的重叠;然而后晋与后汉之间,却有一个断档。
946年12月,后晋灭亡,但耶律德光并没有立刻扶持傀儡,而是直到一个多月后的2月1日,才宣布改国号为“大辽”,从法理上来说,中原土地从此正式成为大辽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半个月之后,2月15日,刘知远在太原建国称帝,建立后汉,又经过4个月的争夺,最终于6月份进入汴州。也就是说,后汉与后晋并非无缝衔接。
于是有人借题发挥,抖出一个“冷知识”,说“五代”应为“六代”或“五代半”,因为契丹人的大辽曾夹在其中,更有甚者直接喊出中原汉人“亡国灭种”。
这就危言耸听了,不全面,不准确。
耶律德光虽然入主汴州,登基称帝、改换国号、改元大赦,但契丹人对中原的控制一直停留在了“名义上”的范畴,除了汴州及河北地区是被契丹实质控制外,广大中原领土属于“传檄而定”,地方藩镇向契丹称臣,只是权宜之计。契丹在地方根本没有军事存在,顶多派个“市高官”,县一级的就已经失去管控,根本没有一竿子插到底,这导致后来中原民众脱离契丹时,连“监军”都没得杀。
换句话说,这个“大辽”在中原地区根本不是中央集权制,而是披着中央集权制外衣的类似封建制的不伦不类的怪胎。既做不到集权,也不愿意封建,纠结了几十天而已。
而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天里,中原人的反抗此起彼伏,不亦乐乎。
【十面埋伏】
1,西北雄风
耶律德光入汴后,派使节携带抚慰诏书送往天下各道、各镇,各镇节度使、各道观察使几乎都接受了诏书,并上疏称臣。在绝大多数中原汉人跪地投降的时候,帝国西北方传来了一个强硬的声音。
泾州彰义军节度使史匡威整军备战,拒绝向契丹称臣。
史匡威,“红三代”,他的父亲是史建塘,人送外号“史先锋”,是与周德威齐名的河东猛将,丁会献潞州投降后,朱温率大军反扑潞州,史建塘夜袭梁营,吓得两军不敢离营外出,相互警告,说一定要躲着史先锋。
柏乡之役时,史建塘与周德威合力击败“王铁枪”王茂章,据小说演绎,史建塘与王茂章单挑,打得王茂章口吐鲜血,在五代英雄中,排行第二,仅次于李存孝。讨伐镇州张文礼时阵亡。
要说起史匡威的祖父,那就更是大名鼎鼎,那便是李克用帐下名将——史敬思。李克用遭遇“上源驿事变”时,史敬思如许褚附体,独自一人在汴桥断后,力战而亡,为李克用赢得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