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济南郡的发展(2 / 2)

吕布检查了屯田,高顺做事还是相当认真的,军屯田两万五千亩,民屯两万亩。主要种植的玉米,因为过来的晚,种别的也不赶趟了。但是几千亩的青菜非常像样,士卒认真管理,火头军已经开始来采摘小白菜、小油菜了。

“不错,仲达搞的不错,看样子现在生活没什么困难了。”

“没有困难,从这里到滕国很近,架子车运输过来许多的土豆、玉米、青菜。现在这边已经开始自产了,再过些时候就没任何问题了。军中相比起民间生活好太多了,今年滕国的猪场严重过剩,每个月出栏上千头猪,现在每三天就能吃上一次肉了。”

吕布也没想到朱斌那小子这么厉害,把养猪场办的太狠了。母猪上千头,六个养猪场。采取半牧半饲养的方式大规模饲养,严格的隔离制度,只出不进,猪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

而且按照朱斌的出栏标准,养到四百汉斤就可以出栏了,没必要非得养到五六百斤,猪越大耗费的粮食就越多,肉料比就不合适。

高顺在济南发放了大量救济粮,为青黄不接的百姓应急。同时和徐州一样,施行生育补贴,为生孩子的平民家庭发放面条和玉米面,为没有奶水的家庭发放奶粉。

尤其是奶粉,活人无数,吕布的威武与日俱增。

出城不远,田野里出现了地窝子搭建的村落。

“这是流民村,大多是当年因为黄金之乱无家可归的百姓,当然也有最近因为战火无家可归的人。”

徐州的安置办法是非常好的,成年人带孩子的,每户规划的有宅基地,每人三亩地的口粮田,官府赊给种子、农具,前两年免农税,第三年开始农税一成。比如一家三口那就是九亩地。

这九亩地,尤其是新地,换其他诸侯那里能把人饿死了。但是徐州可以,为什么可以有红薯、土豆、南瓜。这三种作物耐贫瘠,多长点少长点多少能长点。想吃好喝好不可能,但是饿不死。

“政务上的事情太多了,回头还得安排专人负责。咱们主力部队就光负责打仗。”

“主公说的太对了,就这几个村。下场大雨就能出人命,但是官府也没能力给他们建瓦房。只能暂时维持现状,能吃饱是第一步。当地的一些大户极力反对咱们这个安置方法,他们想把这些流民作为他们的佃户,缴纳高达三成的地租。”

吕布点头称是,有些大户恨不得对穷人敲骨吸髓,恨不得穷人一辈子给她们当牛做马。这个办法一施行,很少有人去大户那租地了,动了他们的利益。

“先不要管他们,任由他们闹,一旦过分了连根拔起。走,进村看看去。”

这个村子可真不小,有二百户人,虽然宅基地挺大,但是家家户户都是窝棚。村里修的有排水沟、公厕、公共的石头碾子等等。

家家户户门口还有堆放的树枝、小灌木。已经到了正午,十来岁的孩子们正在烧火做饭,不是水煮土豆,就是水煮青菜。也有例外的,搞个水煮鱼。

“村里的土豆没还成熟吧?这是官府发的?”

高顺摇摇头:“一万多人,哪里发得起。因为从种到收这段时间他们没吃的,官府虽然发了点玉米面,但是也不能天天吃啊。所以就组织有多余劳动力的人去屯垦劳动,一个月给二百斤土豆,二十斤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