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羽箭挟裹锐利的尖啸声掠空而至,高思继耳根一动,反应也极是迅速,长枪往斜侧一摆,那一支本来激射向他咽喉的利箭簇尖被枪锋扫中,便在空中疾速转动数圈,又颓然坠落下去。
箭啸破风声接踵而至,可高思继听声辩位、手段高强,银枪在他手中又灿若繁花的舞动起来,“铛!”、“铛!”、“铛!”...一连五声清脆的金铁撞击声,一一将利箭拨落,也仍未被伤及分毫。
可是高思继神情恚怒,也仍是心急如焚。他也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敌军伏兵中的神射手给盯上了,即便凭一身武艺尚且可以自保...但是麾下那些儿郎仍处在敌军箭雨打击的范围当中...每时每刻,伤亡仍在不断的激增!
而伏兵阵中,观望高思继仍是毫发无伤,安重诲啐骂了一口,语气中也早已是杀气凛然:
“白马银枪,你身手还真是了得,我沙陀几个控弦的好手使暗箭还未伤你分毫...可是待我大唐几路军旅合围杀至,你高思继也注定是死路一条!”
后唐诸部伏兵,随着一众军将声嘶力竭的喝令声,也纷纷收起弓弩,擎起近战长短兵器,立刻杀入,便要向遭遇奇袭伏击而军阵难免溃动的横海镇主力牙军进行凛厉的攻势。
而处于后阵的横海军兵马,骤然又听见北面隐隐似有隆隆蹄声传来...不少将官军卒惊慌回头望去,竟发现他们方才途径的方向,也有大股后唐骑兵卷起冲霄的烟尘猛扑过来,蹄声如雷轰鸣奔涌,再度遭遇奇袭的部曲猝不及防,也很难在敌军锐骑的冲击下稳住阵型!
统领这一彪后唐马军的两个将官,看来年纪也都在二十岁上下。他们身先士卒,统领着麾下河东锐骑狠狠砍杀戳刺,将面前横海军部众冲击得东倒西歪,显然也都是自幼便历练骑射、刀枪等兵家本事,而惯于上阵杀敌的将门子裔。
而这两员后唐少壮骑将的外表,或多或少,也都与李嗣源的相貌有几分相似。
其中一人,乃是李嗣源亲生长子李从审,不但骁勇善战,为人谦虚谨慎。为国征战数度有功,只是按史载李嗣源反而被叛军拥戴,诸镇节度也愿奉其为主...留守都城的李从审则力证自己的父亲绝对无意造反,而又被李存勖赐名李从璟,只不过终究在李嗣源挥军经过黎阳之后,还是落得个被诛杀的下场......
如若李从审没有于后唐庄宗、明宗政变更迭时期丧命...按说他以李嗣源嫡长子的身份,也不是没有可能继承正史明宗的帝位。那么时局要按那条轨迹推进下来,义子身份的李从珂再起兵造反,面对的也不会是年少软弱的李嗣源三子李从厚,要篡位登基,恐怕也不会那么容易了......
至于另一员少壮军将,则是李嗣源的侄子李从璋。他少善骑射,按正史线则追随李嗣源历战河上,有平梁之功,鞑靼诸部入寇之时,李从璋亦曾挥军征讨,一鼓而破,而历任领捧圣左厢都指挥使、大内皇城使...加检校司徒,也曾做得镇守一方的彰国军节度使,受后唐朝廷赐封为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凭他的史载战绩,自然也是后唐河东军中下一代涌现出来的后起之秀。
所以李嗣源伏击高思继所部敌军,他麾下也聚集了安重诲、李从珂、李从审、李从璋、石敬瑭...乃至低阶军官中也有长于厮杀征战的刘知远等将才。后唐一众开国名将功臣当中,虽然郭崇韬、周德威、李存璋...等人比起李嗣源的地位只高不低,但以他为中心所构成的军事班底,也可说是人才济济。
而后唐伏兵陆续从各个方向涌杀出来,高思继之弟高思祥那边,也已是险象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