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从东丹国国主耶律倍叛逃出走之后,宫闱事宜,自然还是由断腕皇太后述律平所属族系的萧氏统掌;军国大事方面,则由耶律觌烈、耶律羽之摄政监国。
当年耶律阿保机覆亡渤海国,另设东丹国,而册封其长子耶律倍为人皇王兼东丹国主之时,也保留了渤海的四相制,任命耶律觌烈为左大相(又升为大内相),右大相则为降服的大氏王族,左次相也是原渤海国司徒大素贤,还有耶律羽之担任右次相。
本来统掌东丹国朝堂中枢的高官显要,设契丹、渤海族显贵各半,自然也是有意要安抚亡国遗胄...不过如今这般形势,东平郡内的渤海族高官,眼见他们当初的同僚先是起兵反抗契丹的统治,而后又归从于如今占据绝对优势的魏朝,那保不准也会有异样心思...不能再委以他们实权治军官民,也只得暂时派人监管起来。所以眼下总掌东平郡防务的,也只能是耶律觌烈与耶律羽之这两个契丹皇族。
其中耶律羽之虽然在四相当中排名最末,可自从耶律倍出走之后,他才是东丹国的实际掌权者...也是因为耶律羽的长兄耶律曷鲁,非但是耶律阿保机的至交心腹,他本人也是幼勤事业,长负才能,即便是契丹人,却精熟儒释庄老之道,书算射御之艺,也是无一不通...同样曾是契丹开国皇帝身边的心腹幕僚,而时常出谋划策。
按史载的轨迹,契丹灭亡渤海国后人心未附,又赶上耶律倍这个国主出走,所以反抗契丹的动乱动乱。也全是因为耶律羽之手腕过硬,一方面动用武力镇压平息渤海遗众的兵变,一方面怀柔安抚,恩威并施,而尽可能地平息各地的叛乱,稳定住时局,一直治理渤海国故地,直至辽太宗会同年间赴京觐见时病故。
然而如今的时局已大有不同,饶是耶律羽之治国有方,可是魏朝的势力抵至白山黑水地区,又控扼住辽西地区,几乎将临潢府方面的契丹军旅与东丹国隔绝开来...渤海、女真望风倒从,再加上先前还有泰封国意图趁火打劫,渡过鸭绿江攻打渤海显德府、龙原府故地......
可以说如今的东丹国,已是神仙难求,也根本没有翻盘的可能...然而耶律羽之、耶律觌烈二人,与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属于堂兄弟的关系,他们的兄长耶律曷鲁,更是为阿保机掌控契丹联盟、统一草原,进而登基称帝居功至伟,受封为阿鲁敦于越,乃是开国二十一功臣之首...他们的命运,自然与契丹耶律氏牢牢的栓束在一起,即便形势万般险恶,又怎么可能降从于外敌?
东平郡王城,东丹国王宫内殿当中...耶律羽之、耶律觌烈遂召集一众契丹文臣武将进行军议。其中耶律羽之神情无比凝重,他环视向在场众臣,眼见那些契丹臣僚脸上神情大多惴惴不安,耶律羽之沉吟了片刻,忽的长叹了一口气,便沉声说道:
“我等镇守东平郡,终究不能一直束以待毙下去,然而魏军于城南调集攻城器械,又扎下大批投石炮具,久闻南朝火器厉害,如若只是据险死守,只怕城关或早或晚,还是要毁于一旦...唯今之计,也只有派出奇兵,竭尽所能前去摧毁魏人的工事......
按我想来,须抽选两千名骁勇善战的勇士,人人配以战马,待入夜时一举偷袭敌营,不仅如此,再派出三千锐卒,悄然从北面城门潜出,自西南面山林迂回,从斜侧攻入魏军连营。
只不过...魏人好整以暇的在城南扎下营寨,也必然会提防我军袭营,两千马军,与三千步军互为疑兵,也都是敢于决死的勇士,此番出战,也将会是九死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