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不是穷兵黩武,而是时不我待(2 / 2)

唐末大军阀 云霄野 3578 字 2022-06-05

然而就算人家费了好多心思要羞辱他一番,冯道也并非一味的忍让,凭他的口才三言两语化解争端,这事就算翻篇过去了。就好像有人攥紧了手要揍他一拳,却好像打在了棉花上,浑然不着力道。往往自己的对头还要让他难堪呢,冯道的心态就似你强由你强,清风拂山冈。你横任你横,明月照大江。反正再被骂两句,我身上也少不了一块肉...要拿住他诸如玩忽职守、办事不力之类的把柄,那还真就是没有......

王师范深知帝君李天衢要提拔朝中的后起之秀,而冯道于朝廷中枢,若有治国安邦的才干,又没有结成朋党、排除异己的弊端,那么他也的确不失为一个合适的人选。

结果魏帝李天衢决议发兵南征,在场朝中重臣都在预祝本朝旗开得胜,必能成就大业的时候,冯道却非要跳出来直指皇帝频繁发动战争不妥,说这等扫兴的言语,甚至还敢说陛下好大喜功?这也让王师范登时面露愠色,心中暗道你小子按说也懂得为官处事之道啊,怎偏偏在这个时候口无遮拦,以为就只有你特立独行,而敢于向陛下直言进谏?

然而王师范面色一板,刚要斥责冯道之时,却惊异的发现李天衢非但不恼,反而哈哈大笑了起来。

果然冯道这个五代政坛不倒翁,他虽然很懂得如何在官场上规避风险,但也绝对不是一味附和君王意见的应声虫......

李天衢心中念着,想到后周世宗柴荣豪言称“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即位后便将周围北汉、辽国、后蜀、南唐等诸方势力打了个遍。当时已是历经四朝的元老冯道,于后周大举北伐之际,便站出来劝阻柴荣御驾亲征。

柴荣执意出征,遂有言“吾见唐太宗平定天下,敌无大小皆亲征”,结果冯道当即反驳“陛下未可比唐太宗”...柴荣心中来气,放话称北汉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泰山压卵。冯道却又怼了句陛下既比不了唐太宗,当然也不是泰山...直接噎得那五代第一明君怒火中烧。

自古以来的明君贤臣,也未必都能想到一块去,否则历朝各代,也就没有那许多忠烈臣子犯颜直谏了...李天衢心说我近年来发动战争的确较为频繁,可问题是处于乱世的五代哪一朝打仗不频繁?

后梁从开朝到亡国,就是与先前李克用的晋国,与后来李存勖的后唐的战争史;后唐灭梁后不过一年多,便速亡前蜀,李嗣源明宗之治时期,也曾先后征讨定难军的党项八部,以及占据川蜀有独立意向的孟知祥,再之后便是无休止的内乱直至亡国;后晋石敬瑭当了八年儿皇帝,最后却和契丹三四年的仗而被其灭国;而后汉国祚不过三年,后周柴荣在位仅六年,便三次御驾亲征,更不用说后来宋朝赵大、赵二连灭诸国了......

李天衢也能理解冯道的用意,战争打得频繁了,国家的负担加重,难免消耗大量的财力、武力,还将付出大批将士死伤的代价。虽然以目前魏朝的国力而言,尚且还能支撑住战争的开支,可是按冯道的想法,国家每次发动战争之后,也都需要恢复一段时期的元气,通过韬光隐晦、休养生息,也理当稳扎稳打,缓图天下。

如此看来,冯道直述自己的观点,李天衢心说不但没必要与其置气...而且按冯道史载的仕途履历,为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周世宗柴荣等明主效力的时期,他对君王谏言的话也往往比较多。其它时候,除了管好自己的政务职事,冯道要图的便是明哲保身......

所以李天衢笑声方绝,便望向冯道,又道:

“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冯卿说朕好大喜功,却也有些道理...毕竟朕若是再年轻个二十岁,固然也会循序渐进,缓动兵戈,可眼下却是时不我待。朕的确有贪念,这辈子要立下的丰功伟业,也远远还没到自满知足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