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帝国余辉
闲话不说,赵率教领命后自去拱卫三屯营城,当来到三屯营,赵率教才知道自己面临的压力有多大。
女真人由多铎亲自带领,这十四贝勒作战勇猛,狠辣异常,其麾下黑熊营更是由族中最精锐的勇士组成。
多铎知道强攻三屯营代价会非常大,所以他并不急着攻,而是让人分散开,持续不断的攻,攻上去就上,攻不上就回,总之攻城不能停,一定要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多铎用的这一招就是典型的疲兵之计,女真人能攻就攻,攻不上去就回来,可作为守城的大明士兵却不能这样做,不管女真人是不是真的尽力攻城,他们都得拿出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应对。
开始还不觉得有什么,可如此往复七八次,城头上的明军终于忍不住了,看着那些再次慢吞吞退去的女真人,破口大骂道,“这些狗蛮子,到底想干嘛,就不能干脆点?”
任何时候守城都是被动的一方,如果可以,没有愿意一味的守城。如此来回往复,将明军折磨的头都快大了,一直到傍晚时分,攻城才停止,可这时候守城的士兵早已是精力疲惫,不堪重负。
休息的命令下来,很多士兵也不管有多冷,直接靠着城墙休息了起来。可是多铎呢,此时的他并没有如赵率教想象中那般坐在帐中吃饭,而是对着帐中十几名将领,严密详细做着安排。
“一会儿,等本王的响箭,响箭升起,你们务必将手中所有的火箭等易燃物全部丢入三屯营城,记住,不要节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等城中起火,从四周强攻三屯营城。如果两个时辰内,拿不下三屯营城墙,尔等就不用回来了,至少你们死在城头上,汗王还会善待尔等家人。”
多铎目光灼灼,众将无不信神一滞,四王子这是要展开决战啊。十几名将领,大多数都跟多铎有过接触的,这位四王子是说得出做得到,论起果决,绝对不比汗王差多少。
没人愿意死,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攻下三屯营城。当天入夜,也就刚刚过酉时两刻,突然一支响箭冲天而起,淡红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余尾在空中绽放,赵率教正在城头巡视,看到那响箭后,心神一愣,随后大声吼了起来,“快,都起来,女真蛮子攻城了。”
喊声刚刚传出去,城头上的明军就呆住了,他们的目光紧紧锁着上空,哪里有无数火焰在燃烧,就像一阵美丽的流星雨。可惜,这不是流星雨,而是火箭,箭雨不断落下,同时还夹杂着噼里啪啦的声音,那些碎裂陶罐里流出浓浓的酒味儿,火箭沾染上,立刻被点燃。无数火箭绕过城墙,直接飞进了城中。wap..com
三屯营城是典型的北方小城,城中建筑多以木料撑着,火箭射中,很快就燃起了烈火,如今可是隆冬时分,正值西北风,火借风威,风助火势,眨眼的工夫,小小的三屯营城就变成了一座烈火之城。许多百姓离开房屋,努力的救火,可干柴烈火相遇,岂是那么容易扑灭的?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被烧死在家中,总之,谁也没想到女真人会如此奢侈。
箭雨,一直都是晋北军引以为傲的进攻利器,而现在女真人用出来,同样威力无穷。为了打下三屯营城,早在两天之前,多铎就开始准备箭矢,以及投掷陶罐的简易投石机了。在他的严令下,手下千夫长将军们在短短半柱香时间内全部倾泻进三屯营城。
一只麻雀不可怕,可当麻雀遮天蔽日,多如蚂蚁时,那是什么感觉,现在三屯营城军民感觉就是如此,他们被这遮天蔽日的箭矢镇住了,也吓住了。
这就是多铎想要的效果,用雷霆手段震慑明军,然后趁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火海在燃烧,牛角声响起,几万女真士兵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扑向三屯营城,这一次不同之前,女真人几乎投入了一半的兵马,那吞天灭地的气势,似乎瞬间就能推到脆弱的城墙。许多明军要么忙着救火,要么还未从刚刚的震撼中回过神来,而女真人利用这个机会,一口气冲上了三屯营城墙。当城墙上女真人越来越多,明军所具有的优势也荡然无存。
城头厮杀不断,可明军根本挡不住疯狂的女真人,多铎给了手下将军们高压,这些千夫长百夫长们就会将压力倾泻给手下的女真兵。谁都知道,这一仗不能败,必须打下三屯营才行,谁要败退,格杀勿论,现在督战队就在城外等候着,只要有一個敢撤下城墙的立刻射杀。
女真人不想死,他们像疯子一样冲击着四面城墙,无数明军倒在血泊之中,城墙一寸一寸的陷落。赵率教持着钢刀不断砍杀,几乎精疲力尽,看着城中火光,还有摇摇欲坠的城墙,他心中很明白,三屯营守不住了。
“撤,所有人往县衙撤,赵胜,去告诉城中百姓,如果想守护家园,就拿起手里的武器,将这些杀人放火的女真蛮子赶出去”赵率教怒吼一声,左臂还在滴着血,他神色冷峻,有一种说不出的狠劲。女真人不是想要三屯营呢,那就让女真蛮子知道下大宋军民的厉害。百姓,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一群愤怒的乌合之众呢,依旧会凝聚成一股可怕的战斗力。
当明军满城呼唤,城中百姓怒了,有不少青壮男子放弃救火,拿着锄头铁锹加入了明军的行列。女真人夺取了四面城墙,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想要那些三屯营街道,却比占领城墙还要艰难,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危险来自哪里,也许是看似无害的百姓,也许是低矮的草垛。
不少女真人就是被三屯营百姓打死,到了后来,多铎被惹怒了,他下令焚城,不管男女老少一个不留,能杀的都杀了。多铎的命令给女真人提供了便利,可也让三屯营百姓更为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