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拼音与切韵(1 / 2)

大唐采用的主要兵制是府兵制,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府兵制可以有效地减轻朝廷的军费压力,很适合在朝廷财政不充裕的情况下召集军事力量对抗外敌,大唐立国时风雨飘摇,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唐最大限度的调动了自身的力量,让大唐快速站稳了脚跟。可以说府兵制对大唐来说是功不可没。

但府兵制也有自己的固有缺陷,比如限制了府兵的人口流动性,增加了府兵的负担,兵农合一的结果是府兵的战斗力远远不如常备军,而且遇到战事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集结,集结之后又要再次统一训练,难以做到及时调兵。

虽然大唐也有六军十二卫的“征兵”,可性质却是禁军,主要用来拱卫长安,并且人数不多,最高的时候也没有超过十二万人,加上长期驻守边疆的边军,大唐的常备军人数也没有超过二十万。

大唐北据高句丽,西有西突厥,西域各国、吐谷浑、薛延陀要防御,南有岭南撩人、南诏土王需要压制,区区不到二十万的常备军对于大唐来说总是显得捉襟见肘。

李元喆要把近卫军打造成一支职业军队,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去改变大唐的兵制,要想留住西征军中的精锐士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些士兵在长安或是附近安家,用免费的教育留住士兵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也是他把近半的学院招生名额留给西征军士兵子女的原因。

学院开学之后他还没有认真的参与过管理,一切教学事宜都是由袁天罡暂时负责的。

李元喆来到学院,改造好的王府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贵气,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清朗的读书声,学生身上的活力让这座前隋就建立起来的大宅子一扫时间留下来的沉闷。

袁天罡陪着李元喆在校园之中来回转悠。

“陛下,如今学院有学子共计一千零五十一人,男子八百五十,女子两百零一,共有班级三十个,各科教习一百三十二人,杂役五十七人,院中的一应安排均是照陛下旨意,衣食住行各有规制。”

袁天罡把李元喆引到院长办公室,一边沏茶一边向李元喆汇报学院的一些基本情况。

李元喆听了一会儿,没有发现有什么纰漏,对袁天罡说:“这段时间朕忙于俗事,忽略了学院的事情,真是辛苦道长了。”

“这是臣分内的事情。”

皇帝来到学院,袁天罡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他的压力很大,不仅是学院里的杂事烦扰,还有来自外界的舆论影响,不过他最担心的是皇帝把这所学院给忘记了,之前皇帝做事情总是头脑一热就动手,热情一过就抛到脑后,他可是用自己的面子把道门和钦天监的人给请了过来,要是学院黄了,他的面子就丢大了。